1940年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扫荡”、“清剿”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破坏,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为了解决困难,度过难关,党中央号召党政军民一齐动手,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央军委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于1940年2月10日向全军发出指示,要求各部队依据不同环境和条件,积极开展生产运动,做到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凡条件许可的部队,均开展生产运动。这个运动从军队开始,很快在陕甘宁边区的党政军机关、民众团体和学校中开展起来,并发展到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驻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在王震旅长的率领下,于1940年开赴延安东南的南泥湾,实行“屯田政策”,从旅长到战士一齐动手,开垦荒地,种粮种菜,养猪养羊,纺纱织布,开办作坊,组织运输,3年开荒26万亩,是全军在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经过辛勤劳动,到1942年即做到粮食自给80%,经费自给90%以上。
南泥湾大生产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高度重视。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提出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同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上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时,表彰了军队和机关学校进行大生产运动取得的伟大成绩,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各地的生产运动,军队的大生产也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
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军民克服了困难,到1943年,各部队、机关,一般能自给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粮食和蔬菜,增强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物质力量,减轻了群众的负担,改善了人民生活,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