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1944年9月21日第一次公开发表在《解放日报》上。这篇经典文献生动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和价值理想,深刻阐明了共产党员“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生死观。在《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之际,重温这篇经典文献,对于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要活出时间的长度,而在于要活出价值的高度。毛泽东在文中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人生不过是过程而已,从来没有永恒的生命,但是可以追求永恒的意义。动物是仅仅基于本能而活着,本能就是它的生命。虽然人的生命离不开本能,但本能并不是人的生命。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的:“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人的生命特性在于,虽然生存是有限的,却要追问无限的意义;虽然存在具有偶然性,却要追问必然的价值;虽然生命是暂时的,却要追问永恒的精神。一句话,人会立足于有限追求无限。这就是人的价值性存在,也就是终极关怀。
有限的是现实生活,无限的是价值追求。那么,怎么通过有限的生命来收获无限的意义和价值呢?从理论上来讲,只有两种可能:第一,通过无限延长自己的生命,追求无限的意义和价值。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性主义者所能够给出的合理答案,因为无论一个人的生命时间有多长,总有大限来临的那一天。第二,承认生命有限,不去无谓地追求生命长度的无限,而是追求生命高度的意义,也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意义和价值,这是理性主义者给出的答案。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命的长短已经不具备根本性和决定性意义了,关键在于有没有活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那么即使是短暂的,也是灿烂的、崇高的和值得的。
我们如何追问生命的价值呢?只有“向死而生”,才可以“诗意栖居”。生命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有限的过程,不要去追求那个最终的结果,因为最终的结果都是走向无限的虚无,即死亡。生是存在,死是虚无;生是暂时,死是永恒;生是有限,死是无限。什么是“向死而生”?面对无限的虚无,去反思一下究竟该怎么安放有限的存在,面临永恒的死亡去追问一下今天怎么活才有意义,即把生放在死面前去拷问,把暂时放在永恒里面去追问,把有限放到无限中间去考量,去思考和追问生命的意义。我们只有面对无限,才能思考和规划如何安排好自己有限的生命过程,才能反思我们今天该不该这样活,才有可能达到“诗意栖居”的无悔人生。这是生死观必须面临的核心问题。基于不同的世界观,就会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也就有对待生命的不同生死观。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崇高信仰,为我们提供了生命不朽的精神家园。毛泽东在文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为人类求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作为一种具有终极关怀的生命,人不能没有信仰。信仰就像人生的灯塔一样,时时指引着我们走向有意义的生命历程,赋予平凡的生命以伟大的价值。假设将要面对死亡了,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一生,感到生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选择是无悔的,如果再重新度过一生的话,还会选择这么过。这个理由是什么?理由可以有很多,但是真正的理由绝不可能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之上,因为在这个时候,包括拥有多少财富、多大的权力等世俗的东西已经没有意义了。既然生命的本质是一个过程,那么,有意义的生命在于过程的精彩。
什么样的生命过程才是精彩的?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告诉我们:“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有尊严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有尊严的生命才是值得的、精彩的,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什么样的生命过程才是有尊严的呢?尊严既不来自于自我感觉,也不来自于自我评价,而是来自于别人对我们生命的尊重。人们为什么会尊重我们的生命、尊重我们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的生命对他们有意义,我们的存在对他们有价值。他们需要我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命具有了存在感,也就充满了尊严和价值,从而走向伟大和崇高。
“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被共产党人所遵循的价值和灵魂,即“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如果为了这样的价值追求可以献出生命,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毛泽东在文中指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马克思主义不仅为共产党人提供了不朽的精神家园,而且为共产党人指出走向崇高伟大的生命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虽然只是一个普通战士,但他甘于奉献、勇于奋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还重,就“死得其所”。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信仰”意味着牺牲和献身精神。信仰是价值观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都是信仰,“信仰”是对价值的最高追问。价值观也就是怎么看“该”或者“不该”,“有意义”或者“没有意义”。如果对价值的追问超越了生命,就会上升为信仰。例如,什么是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就是把金钱作为判断“该”或者“不该”的标准,认为有钱就“该”,没有钱就“不该”。但如果价值追问达到这样的地步:为了钱可以不活,即超越了生命,这就上升为对金钱的信仰。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就是人民性。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就是信仰人民,也就是为了人民可以牺牲和献身。共产主义就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追求人类解放的革命实践和伟大事业,承载着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