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名字,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人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周恩来去世后,许多身边的同志回忆,认为他是全国睡眠最少的人。投身革命后他长期日理万机,在重大历史关头经常多少天日夜不眠。(2009年9月14日《北京青年报》)
周恩来是彻底的“无产者”,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应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周恩来把自己的满腔热忱、一腔热血,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党,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人民群众,成为了后人敬仰的开国总理和时代楷模。周恩来用自己的政治魅力和人格魅力征服了中国,更征服了世界。当然,周恩来留给后人值得怀念的政治和人格魅力很多很多,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当属他不知疲倦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
白天黑夜,是正常的自然规律。但是,日理万机的周恩来,却不分白天黑夜,废寝忘食。1931年4月,负责保卫的特科领导顾顺章叛变,为了安排上海的中央几十处机关和几百人迅速转移到新秘密住址,周恩来连续几个日夜奔忙,眼睛熬得通红。过去他从不抽烟,这次也破例向身边的陈养山要了一支,只抽了几口就呛得直咳嗽。四十年代在延安,周恩来就因坚韧耐劳被党内同志称为“革命队伍里的一头骆驼”。他自己却说:“不,我只是一只小毛驴。”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时的周公旦。史称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意思是吃一顿饭和洗一次澡时都要中断几次接待来访者。毛泽东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亚子时讲到周总理,也引此典故说:“周公确有吐握之劳。”到了“文革”期间,周恩来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留法时结识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于1968年到北京时,向周恩来提出的一个要求便是,希望他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回答却是“我做不到。”其实周恩来何尝不需要休息,他曾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面对纷繁的国事和别人无法代劳的难事,他又事必躬亲。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开始扩散,但是据办公记录统计,仍有半数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时以上。
周恩来如此律己奉公,难怪全民爱戴。进入九十年代后,面对某些地方的腐败风气,人们更加怀念周恩来。甚至有人在某市政府门前立起周总理的塑像,让干部上班时对照一下自己……那么,周恩来睡眠最少,究竟是为了啥呢?
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从小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远大抱负的周恩来,他的心中始终装着的就是党的事业、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其他基本什么都没有,因此,他十分珍惜为党尽忠、为国家出力、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他始终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所以他一刻也不敢懈怠。而在革命和建设事业过程中,面对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周恩来,一刻也不敢休息,周恩来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日理万机,尤其是在“文革”的动乱中独撑大局,保护了一大批革命同志,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曾有这样的总结:“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当然,此话有些极而言之,不过看一下从创建共产党、夺取政权到“文革”的漫长历程,人们也会感到,有诗人气质的毛泽东与实干家周恩来的结合,的确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幸,也是中国人民的大幸。
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征途中,周恩来甘当副手,不仅是出于谦逊,同时也是气质使然。他与毛泽东在革命斗争和治国中的合作,是和而不同、差异互补的协力。毛泽东擅长宏观把握战略全局并经常有出奇之想,周恩来则善于将其在各个微观细节具体落实。而周恩来的实干精神,固然有其性格使然,但更多的还是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不根草去”的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人民是天”的公仆情怀。
当然,周恩来也是人,何尝不想休息,何尝不想轻松。但是他没有那样去做,特殊的位置也容不得他那样去做。我们从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得到的最大启示就是:作为选择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必须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必须始终爱岗敬业、真心为民,必须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必须始终做到律己奉公,必须始终做到为党和人民奋斗不息、战斗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