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是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古代用铜磨制,现在则多用平面玻璃。在生活中,镜的利用率是相当高的,从早上起床的那一刻起,我们每天对镜相照的次数恐怕真说不清楚。但用镜作比喻,说出人生的大道理,体现出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者,唐太宗似乎是第一人。据《资治通鉴》记载,丞相魏徵去世后,太宗悲恸至极,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说的确实太好了。唐太宗提出的“以人为镜”的观点,历经千年至今仍放射着思想的光辉。日前,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号召全党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其实就是要求我们以焦裕禄同志为镜,认真察看自己的得失。当然,唐太宗“以人为镜”指的那个人魏徵,和我们今天“以人为镜”指的这个人焦裕禄,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一个是封建统治的忠实维护者,一个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无私奉献者,其间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
焦裕禄是我省上世纪60年代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领导干部的光辉楷模。《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记录了焦裕禄生前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事迹,曾经感染了无数的人,激励了无数的人。他那在风沙和暴雨中与困难作斗争的形象,他那在贫瘠的大地上亲手栽植泡桐的英姿,他那在群众急需温暖时一句“我是你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你”的话语,他那用棍子顶住疼痛难忍的肝部坚持工作的情景,他那因为自己的子女“看白戏”而召开家庭会,引出一个县委文件《干部十不准》的举动等等,都历久而弥新,时时如在眼前。焦裕禄虽然离开我们已经45年了,但他的精神穿越时空,仍然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的巨大力量。
我们党作为执政60年的大党,已经走过了88年的辉煌历程。今天,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不论环境如何变化,党执政为民的宗旨始终没有变,也永远不会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新背景下,焦裕禄精神永远是我们党一笔珍贵的财富,我们千万不可遗弃,一定要继承下来、发扬下去,做焦裕禄式干部,创焦裕禄式业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坚定信心,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焦裕禄精神到底是什么?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总结其基本内涵时,用了12个字,即“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可谓概括准确、字字中的。他进而解释道,忠诚,就是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时刻听从党的号召、人民的呼唤;爱民,就是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急于一切、群众呼声先于一切,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科学,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创造,就是勇于开拓创新,不死抠“本本”,不生搬硬套,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实干,就是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奉献,就是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要把当前开展的“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以焦裕禄为镜,用这12个字来对照自己,看自己是不是忠诚爱民,是不是科学创造,是不是实干奉献,进而看是不是将焦裕禄精神化为了进取的动力和实际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