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和江西考察时曾要求,要用井冈山精神培训干部。笔者在写《心酸,官员公务用餐交伙食费竟成新闻》时,想起了江西苏区流行的老歌:“啊呀勒,苏区干部嘞好作风,自带干粮(那个)去办公”不仅为民歌中一声“啊呀嘞”感到辛酸,也为中央重提井冈山精神而感到欣喜。
井冈山精神,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这种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光辉,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
中央一代代领导集体都重视发扬井冈山精神,都对井冈山“情有独钟”。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一上任,都到了井冈山视察。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这一论断明白无误地告诉全党、全国人民,井冈山精神永远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永远不会过时,必将代代相传。
什么是井冈山精神呢?中央历代领导和各界理论精英都有精辟、深刻的阐述。许多理论家为此还作了深入的研究。而比较接近一致的看法即是,井冈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二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三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思想路线;四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而依笔者用朴素的语言来表达,井冈山精神就是“真信、真情、真心、真干”这四真。
真信,就是真信党、真信革命,真信主义真、真信理想能实现,正因为有了这真信,才有对革命、对党、对人民的真情,才有军民、干群、革命队伍中间的亲密无间的鱼水深情,有真情,对理想、对事业、对同志、对人民有真情,彼此间才能真心相待,真心交流、真心理解,心贴心、心换心,心心相印,真心为着革命、为着胜利、为着大局,为着今天和明天去奋斗,去努力、去流血牺牲。没有真信,就没有凝聚力,没有真情,就没有号召力,没有真心,就没有吸引力,没有真干,就没有战斗力。流传在我们老区的一则故事,深刻地反映了这“四真”:
1935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根据地的父老乡亲热泪沾衣,依依惜别,临别问及亲人何时再回来,毛主席巨手一挥,坚定而又自信地告诉老表们:我们三、五年就会回来的。
老区的人民盼啊盼,“石头要过刀,茅草要火烧”的白色恐怖压不垮老区人民的“盼”。三年过去了,人民在黑暗中盼,在苦苦煎熬中盼,盼到了五年,“红军啊,你在哪里?亲人啊,你何时回来?”“也许三、五年是个相加数?”人们又在自慰自信中盼,在不屈的斗争中盼。“三个五年”的严冬过后,1949年,老区人民终于盼来了春天,盼来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盼来了当年的红军!
时光悠悠,岁月悠悠。老区人民这种对理想的真信、对红军的真情、对党的真心、对革命事业的真干,值得人们永远珍藏!
今天,离毛主席当年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已过80周年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至今80年了!80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的确是“弹指一挥间”,绝大多数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老前辈都已作古,但井冈山精神却生生不息,流传至今。
但是,曾几何时,一些干部不仅怀疑井冈山精神过时了,不仅丢掉了自带干粮去办公的苏区干部作风,更持着《小兵张嘎》中日伪翻译那样的看法:“老子在城里下馆子都不要钱,吃你几个烂西瓜还要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