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流淌着红色血脉的部队:诞生于秋收起义,长征路上担负中央首长和红军总部的警卫任务,80年后成为一支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保障劲旅。
新时期,陆军第12集团军“朱德警卫团”从联合演习工程保障到精准扶贫为民助民,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到抗洪抢险、水上救援,广大官兵用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谱写改革强军新篇章。
时代变迁,铁心跟党的基因永远不变
党员示范岗,岗岗都过硬;人人进连史,个个当主人……团政委毛岳庭说:“团队在革命战争年代忠诚于党、忠实警卫,这是团队发展壮大的红色基因,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朱德警卫团”前身是中革军委警卫营一连,先后多次完成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和古田会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等重要会议的警卫任务,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为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前不久的一次“红色故事会”上,地爆连排长李明杰激情豪迈地讲述了革命先辈警卫朱德总司令的经历:遵义会议后,警一连护送朱德总司令到前线传达会议精神,突遇空袭,一发迫击炮弹将至,身边的警卫战士几乎同时扑到朱总司令身上掩护……
新老交替、时代变迁,官兵这种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信念始终不变。“朱德警卫团”先后经历6次编制体制调整,每次都能不折不扣完成改革任务。
1985年组建工兵团时,由步兵、工兵、通信兵等7个兵种、26个单位混合组编而成,80%的单位改变专业性质,50%的军官专业不对口,400余台车辆机械破损严重。时任党委“一班人”不等不靠,艰苦自建,在杂草丛生的山岗上建起各类训练场,对道路、桥梁、破障、筑城等工兵专业展开系统训练。30多年来,团先后几十次被上级表彰为基层建设、军事训练、行政管理、后装建设先进单位。
“真难想象,昔日传统步兵成了新型工兵!”团庆80周年时,一位老兵观摩了工兵课目演练后发出感慨。
官兵更迭,英勇善战的传统历久弥坚
风高浪涌,兵甲列列。去年,“朱德警卫团”挥师黄海某海域,作为海上核心保障力量参加实兵实装联合演习。
官兵们顶烈日、斗酷暑,连续奋战,用“铁疙瘩”构筑起“巨无霸”——千吨级浮箱式码头,快速装载航渡、多兵种联合保障、装备集群抢滩登陆等十余个重难点攻关课题得到实战化检验,部队遂行海上综合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80多年过去了,‘朱德警卫团’官兵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始终传承至今。”团长汪生虎在演习总结时的话语掷地有声。
在同一片海域,3年前发生的一幕,成为全团官兵心中永恒的记忆。2013年7月14日上午,破障三连指导员罗昊带领官兵进行海上重难点课题试验攻关时,遭遇突发险情,在冲锋舟即将侧翻的一刹那,他奋不顾身推开战友,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8岁的生命。
51年前的同一天,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毅然扑向意外爆炸的炸药包,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保护了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
“罗昊的‘一推’与王杰的‘一扑’”,是一代代官兵传承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见证。”毛岳庭感慨地说。
近年来,“朱德警卫团”聚焦“能打胜仗”使命要求,以形成大规模作战工程保障能力为目标,大力开展党委班子岗位练兵,打造过硬“第一班”,“看我的”“跟我上”的练兵氛围蔚然成风。部队先后圆满完成“江淮系列”“东海系列”等10余次重大演训演习,作战能力不断跃升。
发挥优势,服务人民的宗旨全心践行
部队走到哪里,服务人民的火种就播到哪里。
1936年3月17日,部队行进至晋西吕梁山区交口县西庄村时,毛主席见到群众吃水要到几里远的地方去挑,当即发动干部战士寻找水源,并和警卫战士一起挖出了一股泉水。
红军走后,“幸福泉”的故事和“吃水不忘挖井人,恩人就是毛泽东”的民歌代代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