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一天,当周恩来率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领导干部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时,有人建议他带一位医生去,周恩来却说:“到了工地一点也不能特殊,我即使有点毛病,应该和大家一样,请工地的医生看看就是了!”一到工地,周恩来就嘱咐随身的警卫说:“到了这里,一切都要按这里的规矩办事,一点也不能特殊。”工地指挥部的同志在分配劳动任务时,说了句“我们欢迎首长们……”话还没说完,周恩来就纠正说:“这里没有首长。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在工地劳动的一个多星期中,周恩来同大家一样,每天按时上下工,从不迟到、早退,并和工人们在同一个食堂吃大锅饭,在同一个澡堂洗澡,什么事也不特殊。
周总理到工地参加劳动一个多星期什么事也不搞特殊,很值得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学习。当前,“下基层”这一号召正响彻神州大地,各地各部门下基层活动方兴未艾。“基层”就好比是“工地”,可是我们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恐怕很难像周总理那样,什么事都不搞特殊,很难在基层端低身份、放低身段、持低姿态,同群众“一个锅里摸勺子”,与群众真正打成一片,水乳交融。
当然,可能一个时代有一时代的特点,横跨那么多年,世事变迁,有些方式方法在当今未必完全合用。但是,对于周总理的做法,尽管不能死搬硬套,非要像他一样在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沐浴,却或多或少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下基层要舍掉一些负累,善于轻装上阵,不要老带着“在上头”的感觉,昂着头飘飘然,板着脸装威严,下基层就像触“非典”,恨不得把自己装进套子里全副武装起来。对基层有偏见,存成见,带隔膜,身价放不下去,步子迈不下去,工作深不下去,干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应付了事。这样永远都不能贴近百姓的心窝子,也得不到群众的认同,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最终下基层只能是“吓基层”、“哄基层”。
下基层要带上些“见面礼”,“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善于增进与基层感情,怀着亲民之心,带着爱民之意,多一些朴实,多一些亲和,群众自然不会把你当外人。前不久,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洛阳山区调研过程中看到农民在田间收割麦子,也停车走入麦田,亲自挥镰割麦,并称找到了知青的感觉。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也可以像卢展工那样,找一找对基层的某种“情结”,寻一寻对基层似曾相识的某种情感,从内心里自然地把自己引到基层这片沃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