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震林曾说过:“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揽起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下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淮海决战时,兵团的卫生部长李蓝炎在一次会议上给主要领导提意见,而且越说越多,牢骚气话全出来了。对此,谭震林表态:李蓝炎放几炮有什么关系么?他呀,有了困难和问题,照样会自己想办法,不会找我们的麻烦,别看他肚子里有气。你们想想么,这些日子,他有多苦多累,他有了火朝谁发去?朝下面的同志发?叫他朝着领导都讲出来,心里就痛快了。(据人民网)
谭震林在面对下级的发牢骚、吐怨气,并没有发火,而是采取了转换角色、换位思考的态度,并站在服务整个战争大局的立场,坦然的面对。这种高尚的风格对待批评为后人留下了典范。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是需要把心中的不满、情绪通过某种渠道发泄出来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那些把青春和生命献给共产主义事业的战士及领袖们,他们在具体的生活和革命进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障碍,甚至有时候这个障碍是来自我们内部的,如,干部战士们的心理压力、甚至委屈等等。这些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无视或者不重视这些问题,都不符合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我们要做的就是采取科学积极的态度去消除这些障碍。而谭震林在遇到消极发牢骚的时候,采取了甘当“出气筒”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前,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及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的国内局势,广大党员在坚定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同时,也感觉到党和人民赋予肩上的重担,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有时候难免有些怨言、牢骚。关键要及时的调整心态、放弃包袱,轻装上阵。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大度一点,大智若愚一些,学习谭震林的甘当“出气筒”做法,这样,不仅缓解了下级的压力,对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