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报道:中秋节前一天,一位73岁的老太太,在儿子陪伴下,从豫北焦作赶到郑州,带着月饼,带着山药、鸭蛋等当地土特产,专程来到科技日报社驻河南记者站,感谢科技日报对他们一家的报道。
他们有着非凡的家世,老太太叫晋菊清,是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的侄媳,他的儿子叫周志勇,现居河南焦作,“过着比普通人还普通的生活”。今年7月5日,在建党 90周年的日子里,科技日报以《周恩来后人54年的平民生活》为题,报道了这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和良好家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7月15日,焦作市委书记路国贤登门看望了晋菊清一家,并安排房管局、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门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我上个星期已经搬进了新房。” 晋菊清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是市里专门为困难家庭建的廉租房。46平方米,有水、有电,有厨房、有卫生间,还很便宜,每平方米每月只用交一块钱。”对入住廉租房,晋菊清很满足。
晋菊清的丈夫叫周荣庆,是开国总理周恩来胞弟周恩溥的儿子。周荣庆早已去世,晋菊清此前一直蜗居在工厂上世纪60年代建的一间筒子房里。周荣庆、晋菊清在焦作育有两儿一女,孙辈也是两男一女,孙女是老大,已结婚成家。目前,祖孙三代11口人中,只有周荣庆的大儿子周志勇有正式工作,是市城管支队的支队长助理,科级干部。其他人靠做些小生意、打工维持生活。他们已经这样平凡、平静、平常地在焦作度过了54个春秋,与焦作的普通市民一样,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日子虽然过得平淡,甚至穷酸,但他们从来没有任何抱怨。
由开国总理周恩来后人的贫穷,笔者想到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良好家风。一代伟人毛泽东告别官国,拒绝特权,他亲手缔造了一个新中国,却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遗产,女儿李娜一度生活困顿、无钱看病;朱德同志让孙子哪里来哪里去,临终将两万多元的积蓄全部缴了党费;罗荣桓弥留之际嘱咐家人“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胡耀邦胞兄“三代是农人”;老将军甘祖昌放弃高官厚禄带领全家回乡务农。
反观现实社会生活,一些领导干部却不是这样。他们有的高高在上,大搞特权,在招工、提干、调动、提拔、出国、职称、经商等方面为家属子女谋取特权和不正当利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做官,全家享福”,“夫贵妻荣,父功子荫”,就是群众对这种状况的形容。开国总理周恩来的至亲住筒子房,应让现在多少“人民公仆”为之汗颜!
在当下,更有甚者,有的纨绔子弟,有恃无恐、炫耀权势,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仗势凌人事件一再发生。近来,国产“四大名爹”网络窜红,成为新闻热点,就是一个例证。有网友还编成对联:“恨爹不成刚,怨爸不双江;横批是:投胎姓李”。以致网友感叹,“这是一个拚爹的时代”。
古人说:“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周恩来说:“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分水岭,是真共产党员和假共产党员的试金石。”在新形势下,立党为公,廉洁从政,愿各级领导从周恩来至亲住廉租房房一事中受到感召。比比周总理,看看自己,一些人应当深感羞愧,现在的确该反躬自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