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句民谚,“官不修衙,客不修店”,意在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搬不走的旅店、过往的客,动银子装修衙门旅店那才叫花冤枉钱呢。在这方面,周恩来为我们广大党政官员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和深刻的解读。
中国共产党即将掌握全国政权前夕,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北京那天,毛泽东对周恩来等几位中央领导人说:“今天我们是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周恩来进城后,有人认为掌权了,条件好了,应该盖一些楼堂馆所,搞得气派一些、豪华一些。对此,周恩来坚决不赞成。他曾对薄一波说:“连清朝最后一个摄政王载沣办公的地方也只有东华厅、西华厅;办事的大员只有四五个人,他的衙门总共不过十几个人。我们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艰苦奋斗,不能比阔气,讲享受。过去革命战争年代靠它,今天创大业更要靠它。”当时国务院办公的地方是老式旧平房,光线暗,面积狭小。
50年代中期,有关方面建议盖一座政府大厦,并做模型送周恩来看。周恩来没有同意,他说我们一定要执行毛主席勤俭建国的指示,并一再严肃地表示,在我任总理期间,决不修建政府大厦,你们要把大兴土木的念头取消,国务院不能带这个头!以后,他在国务院会议上,一有机会便要以此为例,告诫大家要经常警惕和反对“贪大”、“铺张”,讲求“排场”。他要求国务院要带头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树立共产党人的作风。他说,我们的国家还很穷,应该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搞建设、发展生产上,用到改善人民的生活上,而不是把钱花到大兴土木盖办公楼和招待所上。必须十分珍惜有限的财力物力,要发扬节约每一分钱、每一粒米、每一滴水的精神,把“钢”用到刀刃上。我们的领导干部只能做四化建设的创业人,而不能做社会主义的败家子。
不过,社会发展到今天,前文提到的那句民谚已然成了老黄历,周恩来坚决不赞成盖楼堂馆所的要求也早已被一些人忘得一干二净。曾几何时,一些地方大修特修官衙歪风泛滥,引发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刹风杜患,迫在眉睫。
有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光荣传统的我党历来把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奢侈浪费列为反腐重点,一而再、再而三强调,严格控制扩建新建办公楼,不准建设楼堂馆所,并将其当作一条“铁规”。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对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置若罔闻,顶风而上,明知有高压线,偏要碰一碰,劳民伤财建豪衙。尽管国家严加整饬,却似乎收效甚微,往往摁下葫芦浮起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们十分痛心地看到,在中央的三令五申和各界的声讨鞭挞之下,诸如“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白宫”等耗资惊人的豪衙前赴后继、各领风骚,影响恶劣,舆论哗然,公众对此深恶痛绝。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适当改善一下办公条件也不是不可以的。此话似乎有一些道理,但是一点都经不起推敲。第一,尽管全国的经济形势看好,但是还是有一些贫困地区、落后地方,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尤其是在民生投入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力量。地方政府一旦把精力和财政资金用在了大盖楼堂馆所、大建豪华办公楼上,势必就会挤占民生资金,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第二,一些地方根本就是瞎折腾,有的是国家级贫困县,穷得连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但是依然不惜巨资,甚至举债、拆资,大兴土木,大建楼堂馆所,搞得民怨沸腾、上访不断。第三,一些地方修建楼堂馆所,很多情况下,不一定真的是办公需要,而是为了享受,甚至是为了攀比,别的地方盖了,自己不盖没面子,不把办公室整得像皇宫一样,显不出自己的“身份”,这样做,其实正是官僚主义、官本位思想的沉滓泛起、兴风作浪。把修衙门当成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第四,“修衙门都有油水可捞,谁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这是人们对修衙门的普遍看法。现在大工程可以大捞,小工程可以小捞,没有工程就捞不着,所以这也为修衙的官提供“理由”。虽然这个理由摆不到桌面上来,可是这个动机和效果往往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大楼盖起来,干部倒下去”的教训不是没有,而是太多,太让人痛心。
纵观一些地方党政官员动不动就肆无忌惮铺张浪费,大建楼堂馆所,再对照周恩来坚决不赞成盖楼堂馆所的教诲,说到底,还是我们的一些地方官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继承。没把一门心思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没用在勤俭节约上、没用在艰苦奋斗上,而是用在了以权谋私上、用在了摆谱比阔上、用在了奢侈享乐上。党风正,方能民心齐;民心齐,方能国运兴。各种超标办公、严重铺张浪费的做法,就是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歪风,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大敌、大患,贻害无穷。当然,我们也并不是一味反对一切修衙,衙门要是倒了,不修也不行。但是,我们现在的注意力应当放在“拆庙”上,而不该热衷于修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