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正在热播电视连续剧《毛岸英》,此剧不仅塑造了一个血肉饱满、个性鲜明、经历曲折的毛岸英,而且始终把每个人物和情感都置身于火热的斗争场景中,毛岸英,这个久违而熟悉的英雄名字,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记忆与怀想之中。
观看此剧的过程中,有一段剧情引起笔者关注:毛泽东同志对18年未曾谋面刚从苏联回国的儿子讲了孔子对弟子说自己不如老农的典故,并 “约法三章”——一、放下架子;二、不谈恋爱;三、不搞特殊化。同时将他送到人民群众得“劳动大学”中历练,1946年3月到1946年11月,毛岸英在“劳动大学”拜了师,学习了半年多的时间。他“脱洋换土”,“脱胎换骨”,在劳动中锻造了党性,在劳动中实践了理论,在劳动中锻炼了革命意志,在劳动中提升了品质,从而真正成长成一位共产主义战士。
毛岸英同志能够放下架子,不搞特殊化,不以“官二代”自居,不说“我爸是毛泽东”,这是自身素质的体现,同样是伟人家庭教育的成功之处,伟人的家庭教育无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子不教,父之过”,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都应该最起码培养孩子的基本教养,作为公仆家庭,身处权要之地,更应当严格的要求自己,严格的要求自己的家庭,往深了说就是身居高位也不能脱离群众,更不能让自己的家庭、后代有了脱离群众的优越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