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3月,著名作家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来到朝鲜战场采访。见到彭德情后,巴金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在反复修改和征求意见后,交给新华社准备发表。彭德怀在看到新华社转交他审阅的巴金文章原稿之后,觉得文章把他“写得太大了”,并对其中一句话,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彭德怀觉得文章把他“写得太大了”,其实就是自视“渺小”。当时,彭德怀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个“官职”不算小;彭德怀忠诚、勇敢、刚正、坚忍、善良、自律,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这样的“将领”受尊重……但彭德怀却始终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把他对官兵的讲话比喻成“长者对子弟讲话”都觉得太大。
可是,现在及少数官员,他们的想法、做法却与彭德怀恰好相反。他们官职不大,官架却大得很,下基层前呼后拥,搞得好不热闹;他们工作成效不大,却喜欢“夸大其实”,把成绩无限扩大;他们对上不对下,注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引起上级注意……这些人怕的是把他们写得太“渺小”,不能衬托自己的“身份”。
都是党员干部,为啥差别就那么大呢?究其原因,彭德怀自视“渺小”并“有些害怕”,是因为他时刻牢记并忠实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怕自己工作做得不够好、服务群众不够多。某些干部生怕把自己写得太“渺小”,是因为他们想的不是怎样把工作干好、把人民群众服务好,而是在官职上更进一步。
俗话说“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称”,官员干得好不好,他们是看到的,是能分辨的。像彭德怀这样的官员,不管走到那里,都受到军民的爱戴,不管他离开我们多久,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整天只想着自己、不踏踏实实工作,又生怕被人“看扁”的官员,是得不人民群众的认可以的,是会遭到群众唾骂的。
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把自己看低一下,看“渺小”,凡事想着自己还可以干得更好、更完美。想着还有不少老百姓日子过得依然“紧巴”,自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这样,才会有使不完的劲、努不完的力,也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更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