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楸树下磨盘
毛泽东住宅前院有一个磨盘,一个猪圈,后院有一个鸡窝.工作人员为了主席工作方便,想把这些东西拆掉.主席说不要拆,我们走了房东还要用的.工作人员便把猪圈,鸡窝棚保留下来,把磨盘修理一下,一直保存至今,成了革命文物.
磨盘旁有棵高大的楸树,枝叶茂密.夏日的傍晚,主席常常搬个躺椅在树下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树上吊个大汽灯.有时请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围在磨盘旁商讨战事.西柏坡人们至今还说"磨盘上布下了雄兵百万".组织指挥三大战役是1948年的冬天,毛泽东常常彻夜不眠,屋外冰天雪地.西柏坡人们又讲,"室内一盏明灯亮,窗外漫天雪纷纷."
人们常常忆起那难忘的岁月.四个月零十九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部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
四间小平房
毛泽东小院的西邻是四间小平房.1984年杨尚昆题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牌子就挂在那里.1993年杨尚昆回访西柏坡时说,牌子应该挂在大门口.这四间平房准确的名称应叫"军委作战室",是作战参谋办公的地方.作战室内放有三张大桌子,分别是作战科,情报科和战史资料科,一张桌子一个科,集体办公.室内墙上挂满了军用图.作战参谋长刘长明回忆说,挂图常换,用哪张挂哪张。为了工作方便,用红蓝毛线大针标图。作战室每周一例会,朱总司令必到,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亦常来参加。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但大家工作热情非常高涨,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
今日,这四间小平房已是向人民,特别是军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1975年,淮海战场上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将军来到西柏坡,看到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共产党、毛主席真伟大,四间小平房就把我们打败了,惭愧惭愧。
1977年,淮海战场上的粟裕将军来到西柏坡,向人们讲述了我军从“小滩海”到“大淮海”的运筹和决策。
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来“军委作战室”参观,了解到三张桌子三个科集体办公时说,现在是一个科三张桌子敢不够。应该学习当年西柏坡那种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打谷场上的舞会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住宅的前面有一片空地,原来是农民的一块打谷场。中央进驻以后,这里便成了集体活动的场所。院里放电影的打谷场上,树上吊个大汽灯。据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师哲回忆,当时多放苏联片子,没翻译成汉语,常常是毛岸英边看边给人翻译。
周末常在打谷场上举行舞会,一次,为了祝贺五大书记在西柏坡会合,举行了一舞会。一位勇敢的姑娘走近毛主席说,我们在河东一年没见过您了,听说您在陕北转战时有几次情况非常危险,真急死人了。主席说,你们为我们担心,我们也为你们担心,现在我们又见面了,你们没想到这么快吧,我也没想到这么快。打谷场上一片笑声。朱总司令大声说,今天的联欢会莫要办成座谈会,大家一起来跳舞吧。随着舞步,人们回忆着转战陕北的艰难岁月,又想起会合西柏坡欢快日子。周恩来说,我提议把延安联欢会的热闹劲儿带到西柏坡来,大家一起说“好”,于是打谷场上又出现了扭秧歌、大合唱的节目。
不觉天色已过10点,大家怕领袖们工作了一天太劳累,舞会便渐渐散了,人们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年轻人缓缓进入梦乡,领袖们的窗前都亮起了灯光,他们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中央大院里的民宅
1947年的初夏,刘少奇、朱德和董必武领导的“工委”先期来到西柏坡,住在村庄的东头。为了少占农民住宅,刘少奇和朱德合住一个院子,一个住前院,一个住后院。后来,朱德搬到后沟匠窑洞里,少奇的前院便成了新华社总编室。董必武孩子多,住一个小院,但他和房东合种一块菜地,老伴莲芝还经常纺棉花。
当年中央大院里住着一家农户,和工委工作人员合住一个院,为了农活方便,从围墙外开了一个西门,农户担水、干活,出出进进,非常亲热。
这户民宅保留至今,成了民俗陈列小院。据传,解放区土改后,翻身农民得解放,这户农民分得了土地,非常高兴,过年贴上了大红春联。大门贴是“七九河开春意浓,八九雁来忙春耕”,正门贴的是“正月十五练兵忙,支援前线打胜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