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愚读李白《送友人》望文生义,去查古今各家注释,不尽相同。不揣愚陋,随笔写来。
愚以为这首诗作于757年。
据万文武考证,李白《赠汪伦》应作于“公元757年春季”(万文武《诗词赏析》24页)。我认为《送友人》应作于同时稍前。有人说作于公元747年;并考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与《金陵凤凰台置酒》也是作于“747”年,说“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二诗于上元二年,疑非是。(郁贤皓《李白选集》256页)。
从这些诗的内容看,说是747年之作,讲不通。反证詹锳说为是(“上元二年”亦即公元757年)。
这首诗是律诗,平仄对仗合格。“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是流水宽对,虽非工对,反觉得流畅自然。
李白此诗为何用律体,我看大有玄机。要知道律句是要求句句含典的。人们解此诗应当把每句的典找准确。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是哪里?旧注好像忽视了这两句应含什么典故。愚猜想这是永王李璘失败被杀,幕僚散伙的情状。地点应当是今天的南京。他们乘舟上马,从燕子矶跨过群山,绕过东城玄武湖(“白水”)。“此地一为别”就是在南京分散的。“孤蓬万里征”,这第四句,清•王琦注才找典故:“(一)鲍照《芜城赋》:孤蓬自振,惊沙坐飞。”可知王琦忽视了前三句含典。而且王琦找来的“典”并不正确。愚以为此时李白心目中想的是曹植的《吁嗟篇》,而决非鲍照的《芜城赋》。“吁嗟此转篷……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曹植的这个“转蓬”和李白的“孤蓬万里征”的预感恰相吻合。
《李白选集》说:“孤蓬:喻独身漂泊的友人。”(255页)不知李白更重于喻自己。“浮云游子意”可含两层意思。一是“富贵于我如浮云”,一是说“浮云无依”。
“落日故人情”决非王琦所谓“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愚以为这是李白他们沿途走来,已经日暮,即景生情,成此绝句。“落日”有失败的联想,也有李璘杀身的联想,又有众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怀。
“挥手自兹去”这个“兹”与前句的“此地”有区别,“兹”更侧重“落日”这个时间;“此地”更侧重于南京这个地点。“萧萧班马鸣”,“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群之感,畜犹如此,人何以堪。”王琦的注释很对。愚以为还应补充说:“班马”是军中之马;李白送友人当为一群人,决不是两匹马;时间是“落日”,说明他们各自分散,开始了夜行军,遁逃了。
《登金陵凤凰台》(随抄随解)“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凰游”就是李白游,自比凤凰。“凤去台空江自流”。这个“凤”是古时的“凤”,兼及李白自喻的“凤”。古今的“凤”都去了,然而长江照样流……。预感从永王义举失败而杀身。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都玩完了,含喻当今的唐会同命运了。“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是当面景物,含什么感想,猜不清。可能是说这眼前景物也是流动变化的?但它是结尾两句的铺垫则是肯定的。“总为浮云能蔽日”可以恍惚地猜解为:安禄山比喻“浮云”,李亨的杀手为“浮云”,李隆基可喻“日”、李璘也可喻“日”?此刻李白已察觉义举将归失败。“长安不见使人愁”,“长安”盖指“唐”和“吴”、“晋”将同成过去矣!
文人墨客对李白此诗有了多番的褒贬,有兴趣者尽可查看。然愚以为王夫之的议论似不可忽略:“王夫之《唐诗评选:浮云蔽日,长安不见,借晋明帝语,影出浮云,以悲江左无人,中原沦陷。‘使人愁’三字,总结‘幽径’‘古丘’之感,与崔颢《黄鹤楼》落句,语同意别。宋人不解此,乃以癖其不及颢,见面不识,而强加长短,何有哉?太白诗是通首混收,颢诗是扣尾掉收;太白诗自《十九首》来,颢诗则纯为唐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