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地平线——邓小平故里讲解词
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你们来到邓小平故里参观(旅游)!我是全国青年文明号讲解员,我叫xxx,非常高兴为你们服务。
(一)南大门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景区的入口南大门,大门采用了穿逗结构和小青瓦屋面的建筑手法,具有浓郁的川东民居风格,大门的三层屋顶,寓意了小平同志“三落三起”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刚入园就感受了小平同志壮丽辉煌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好接下来,请各位领导随我入园参观。
(二)大门到“百花潭”
各位游客朋友,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邓小平故里的基本情况:邓小平故里座落在距广安市区七公里的协兴镇牌坊村,1904年8月22日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这是一个以小平故居为核心占地830亩的绿色生态园林,园区内散落着二十多处邓小平同志青少年时期的重要活动场所。其中包括邓小平同志故居、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铜像广场,邓家老井、神道碑、翰林院子等等。在这里,我们可以重读伟人之初,追寻小平同志成长的足迹,还可以在感受伟人故里地灵人杰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启迪。邓小平故里现已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各位游客朋友,小平故里风景秀美如画,为了搞好这里的生态绿化建设,2001年9月,广安市委市政府开展的一个重要活动----“我为小平故里植棵树”,活动开展以来,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领导以及邓小平家人先后来到小平故里植树,100多个中省系统和单位多次参与了这次活动,把人们对小平同志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之情化作了一片绿荫。正因为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这里的绿化建设仅仅花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园区内现共栽植树竹花草150多种,1500多万株,绿化覆盖率达到80%,现在一个“郁郁葱葱,井然有序,自然亲切,令人仰慕”的“天然纪念馆”已经展现在您的面前,它是一个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一级园林。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步行的是邓小平故里的主游道,路面由青石板铺设而成,石材取自广安本地,它有两大特点,一是渗水性强,下雨之后很快就会干爽;二是耐磨防滑,即便是在下雨的时候也不用担心会摔倒。由青石铺砌而成的路显得整洁美观、朴素大方。踏在这富有浓郁川东特色的石板路上,一种亲切自然的乡土气息迎面扑来。
(三)百花潭
各位游客请看:左边有一美丽“百花潭”,潭内种植有许多观赏荷花,初夏时节,碧荷连天、绿满大地、莲花朵朵,香飘满园。轻风吹过,花儿娇羞欲语、随风起舞、揺曵生姿,为这宁静的湖光山色凭添了许多的生机和灵气。由此让我们不禁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左侧通向铜像广场的大道(含邓绍昌墓)
各位游客,请看对面百花潭的上方,掩映在树丛里有一方墓地,那是邓绍昌墓。邓绍昌是邓小平的父亲,他出生于1886年,卒于1936年,享年50岁。邓绍昌早年就读于成都法政学校,回乡后教过书,当过协兴乡团总和广安县团练局局长(现县武装部部长)。由于受过新式教育,见过世面,他开明正直,思想进步,嫉恶如仇,痛感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横行。他参加了当地的袍哥组织,做过协兴“码头”的当家三爷,后升为“掌旗大爷”。他奔走呼号,积极从事反洋教和“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前后,广安建立了革命军,血气方刚的邓绍昌加入革命军当上了新兵训练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地方的武装暴动。邓绍昌在乡里受人尊敬,很有影响。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就是为邓小平选择了赴法国留学的道路,这个决策对于邓小平的一生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有着重大影响。不过,父亲为小平选择的是一条留法的路,而以后的路就是邓小平自己走出来的了!
邓绍昌墓在2002年底,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铜像广场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邓小平铜像广场。广场入口两旁这几颗树,是2004年小平百年诞辰时,小平家人回到家乡种下的,以此来表达了她们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广场中间的这些高大的银杏、水杉等等都是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来故里视察时培植的,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小平同志的缅怀之情。铜像广场三面山脊环绕,形似一把天然的大座椅,小平铜像就端坐于这片绿草茵茵、古树参天的自然环境之中,既庄然肃穆、又亲切自然。
各位游客,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2004年8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揭幕的邓小平铜像。铜像高2.5米,重1.2吨,基座是由黑金沙花岗石做成,正前方鎸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邓小平铜像”五个大字。这尊铜铸座像面容温和,两颊瘦削,目光敏锐深邃。小平身穿短袖衬衫,军便裤,沿口布鞋,面带微笑地坐在椅子上,亲切地注视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似乎抖落一身风尘,回归故里,注视着家乡的发展变化。
(六)广场到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的大道上
各位游客,在广场的周围有许多桂花树,8月22日是小平同志的诞辰日,这时也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弥漫着桂花的清香,真是亲切又温馨。按照“天然纪念馆”的理念,邓小平故里的地形地貌基本保持了原貌。眼前这片茂密的竹林是川东地区常见的慈竹。当地老百姓都喜欢栽竹。宋代苏东坡曾有诗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此赞扬竹的清逸气质,表达了对竹的喜爱。1989年,邓小平的小女儿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慈竹,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后来,她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对慈竹作了一段十分形象而又生动的描写,她说:“老屋的房后,长满了翠绿的竹,细的恰如纤纤少女的玉指,粗的可作健康小伙的手臂。这竹叶边长边落,边落边长。你看地上铺满了黄叶,而竹枝上依然苍翠。我真想搬个小竹凳,拿上一把青蒲扇,在这小竹林中坐下,静静地,听一听竹叶的沙响,闻一闻竹叶的清香,透过茂茂密密的枝叶,去看太阳……”毛毛的话饱含着对故乡竹的深情咏叹,袒露了她真挚的乡音乡情。
各位朋友,在小平故里园区内,坐落着50多个中央各部门、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捐建的冠名林,请看右边就是国家税务局捐建的“中国税务林”,过了“税务林”,是“奥运会林”“奥林匹克冠军林”,左侧是“宣传文明林”,碑后是中宣部刘云山部长植下的纪念树。这边是中组部捐建的园林,石碑上刻着“怀念我们的老部长敬爱的小平同志”,旁边有贺国强部长来到小平故里培植的纪念树。
(七)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各位游客朋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一壮观和独具特色的建筑就是邓小平故居陈列馆,2004年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前夕,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
陈列馆经中共中央批准建设。陈列馆的设计理念是把川东民居风格和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交融着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性变化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小平同志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各位领导请看陈列馆右侧设计了三个斜坡屋面三宕三叠、错落有致,寓意小平同志“三落三起”,不平凡的革命历程。中间一片巨大的高墙直耸云天,寓意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在人类历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同时昭示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整个建筑设计从斜坡到丰碑,又从丰碑到斜坡,寓意小平同志从平凡走向伟大,又从伟大回归平凡的深刻含意,体现小平同志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在建筑选材上,陈列馆选用了花岗岩和柚木,寓意小平同志刚柔相济的性格。陈列馆外观朴素、大方,体现小平同志的不喜张扬的性格,而一进入陈列馆序厅,从令人震撼的高大空间中,可以感受到小平同志的博大胸襟和超人气魄。
陈列馆占地1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由一个序厅,三个陈列展厅,一个珍藏厅,一个电影放映厅及相关附属设施组成。陈列布展引入了国际博物馆先进展示理念,充分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光辉的一生。
序厅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进入了陈列馆的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气势磅礴的浮雕壁画,壁画的名字叫“峰”。它是由我国著名壁画大师袁运甫和他的儿子袁加共同创作的。请看,邓小平像是青铜浮雕,他身后的高山大海是花岗岩浮雕,整幅壁画高16米,宽10米。它所体现的是邓小平理论的博大精深和邓小平胸怀的无限宽广,如高山的气势、如大海的广阔,创造出“山高、海阔、以人为峰”的艺术与思想的意境。在这群山之巅,我们敬爱的小平同志正向着我们亲切的缓缓走来。
序厅两边的墙壁上雕刻着两组感人至深的文字。请看左边的墙壁上镌刻着小平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我们整个展览的主题。请看右侧的墙壁上镌刻着一段简短的文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立下赫赫战功;他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艰辛探索;他为成功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不朽功勋。”这三句话是对小平同志一生的全面总结和高度评价。
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展览由主线、辅线、背景组成,载体由图片、文物、资料、场景、多媒体担纲,展出珍贵文物170件,图片408幅,文献资料200余件,复制场景4个,制作多媒体620万字。电影厅336平方米,可容纳120余名观众,弧形银幕,采用世界一流的三台数字放影机无缝拼接、同步放映技术,轮换播映《您好,小平:史诗篇》《您好,小平:风采篇》《您好,小平:情趣篇》三部短片。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充分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真实地再现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光辉一生、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
(八)陈列馆到“六棵树”的大道上
各位朋友,小平故里现已呈现出“郁郁葱葱,自然亲切”的自然景观,园区内不仅恢复了小平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活动场所和自然景观,同时还配套建设了南北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纪念品市场,增设小卖部、开通了电瓶车等公共设施,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的要求,精心打造邓小平故里。在广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已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荣誉称号,而邓小平故里则是我市一颗璀灿明珠,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小平同志生前就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广安人民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正在为建成一个发展、开放、文明、和谐的广安而努力。请看左边的“全国政协林”,铸铜碑非常有特色,它以长明灯、神树和九只神鸟为主题,隐喻九旬伟人邓小平的思想,像指路明灯,永远照耀和激励着后人。
(九)陈列馆至邓家老井
为充分体现“天然纪念馆”的特色,园区不仅保持原始的地貌地形,还保留了部分农田,根据不同季节,栽种不同农作物。农田的保留,使人好像置身到乡村,享受恬淡、悠闲的田园景色。陈列馆前是“思源潭”,潭内种植有荷花,这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捐建的。在2004年6月8日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朱祖良为纪念碑揭幕,并在思源潭植下了纪念树。
(十)邓家老井
我们现在参观的是邓家老井。这口老井是明朝时邓家先祖迁入广安时挖掘的,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因此,这里的人们都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井”。这井的井口呈园形,直径约一米,阶梯式的井台铺砌得方方正正,端庄古朴。清清亮亮的井水丰盈而外溢。老井如同一面古老的青铜宝镜镶嵌在一方荷叶青青的水田间,清明如鉴。更为奇特的是,这井水的水面,竟高出地平面60公分,溢出井沿,涓涓流淌,终年不断。据当地人介绍,此井水常年充沛,即便是大旱年份,照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老井的水,冬天温润而热乎,夏日甘冽而冰凉,且水质纯净,清润可口。数百年来,方圆几里的农户,都在这里挑水饮用;而今,周围的农户都搬进了农民新村,用上了自来水,但这口老井仍在汩汩流淌,它见证了数百年来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敬爱的小平同志喝这井的水成长到了15岁,从这里走向世界。饮水思源,我们今天喝一口这井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更思邓小平”这句话的份量。
(十一)邓家老井旁的放牛坪
放牛坪是邓小平同志少年时期主要活动的场所之一,右边的建筑是“老井茶馆”,主要是取用邓家老井的井水来沏茶,让人们在这里饮水思源。
放牛坪是牌坊村孩子们放牛的地方,也是童年小平经常玩耍的地方。放牛坪上,曾经留下小平矫健的身影和琅琅书声。
(十二)“六棵树”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2003年9月28日从邓小平同志北京住宅内移栽过来的六棵树。这六颗树分别是白玉兰、紫藤、丁香、石榴、紫杉、连翘。小平同志生前对这六棵树特别钟爱,呵护有加,常常为它们培土浇水,还把石榴树上成熟的石榴分给子孙们品尝。2003年4月,小平同志的3个女儿到广安,当听说广安正在开展“我为小平故里植棵树”活动时,非常高兴,表示要出点力、尽点心。邓楠同志讲,广安是小平的出生地,把北京家庭院的树移植到广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平同志亲属亲自为邓小平故里选择了这“六棵树”,尤为奇特的是,在移栽这几株树时,天空中竟奇迹般的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六棵树”由两名少先队员护送,沿途掬长江、黄河之水,取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之土送回了小平故里广安。
邓小平从1919年秋离开广安到1997年2月辞世,78年未回过故乡,这在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中并不多见,乃至成为邓小平人生传奇中的一个迷。从这“六棵树”上,我们似乎读到了伟人“叶落归根”的故土情结。
(十三)邓小平同志故居
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邓小平同志故居了。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这座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被当地的老百姓亲切称为“邓家老院子”。故居座东朝西,由东、南、北三组单层建筑组成,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共17间房屋,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穿逗式承重体系,其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是典型的川东民居建筑。
这座古朴典雅的邓家老院子是由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陆续修建的。最早修建的是位于北面的北厢房,由邓小平曾祖父修建于清同治年间,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了,北厢房共6间,有邓家的农具屋、织布室、横堂屋、饭厅、小平姐妹们的住房和邓小平童年、少年时代住过的房间,在邓小平曾经生活、学习过的房间里,保存着他儿时睡过的木床等物品。
故居正房共5间,是由邓小平的祖父修建的。正房中有正堂屋和小平祖母戴氏、父母邓绍昌、淡氏的住房,弟邓垦、邓先治的房间和邓家手工作坊。正堂屋是邓家供神祭祖,接待贵客和议事的地方,正壁上贴有“天地君亲师位”牌位,书有一幅联语,上联是“忠孝传家久”,下联为“诗书继世长”,横批是“祖德流芳”。室内存有八椅四靠,整个正堂屋显得简单而协调。
牌坊村邓氏是广安的名门望族,其家族历史源远流长。据牌坊村《邓氏分谱》记载:“邓家原籍江西吉安府卢陵县,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一世祖邓鹤轩作为兵部元外郎入蜀,定居广安。牌坊邓氏家族繁盛,后代子孙开枝散叶,经历了明清两朝600余年历史,邓小平是第19代子孙。从《邓氏分谱》的记载来看,邓家族史辉煌,曾为官,曾有儒,名贤辈出,豪杰满门,邓小平是他们中最为杰出的一个。
在邓小平父母的房内,陈列着他们当年用过的日常家什。
小平母亲淡氏,广安恒升淡家牌坊人,生年不祥,卒于1926年。淡氏是位勤劳善良的家庭妇女,缝补浆洗、养蚕缫丝、纺纱织布、栽秧打谷、培育孩子什么活都能干。长期的辛勤劳作和长久的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小平的思念,终致她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她去逝后葬于距故居约3公里的佛手山下。小平对母亲十分敬重,他曾深情地说:“当时的家庭能够生活下去,全靠母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