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范长存——毛泽东遗物展
欢迎大家参观毛泽东遗物展。
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住进中南海,直到1976年9月9日,历时27年零3个月。这位历史巨人留下了大量珍贵遗物。这些遗物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见证,也是他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的真实反映。
1990年11月,5000多件毛泽东遗物由中共中央警卫局移交我馆珍藏。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第一部分 勤政为民
毛泽东是领袖,也是中南海的一位普通居民。他以身作则,从不因居高位而享受特权。这是他的中南海出入证(物)和他在北京医院的诊疗证(物)。这是他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时用的出席证和参加1969年“五一”庆祝活动时用的请柬(物)。他总是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这些证件。
毛泽东辛劳一生,奉献一生,勤政一生。这是他1949年第一次访问苏联时穿的中山装(物)和1957年11月访苏时戴的“鹿牌”呢帽。
他每天工作量大,感到非常疲劳时,觉得需要“补脑”,他补脑的办法独特而有趣,一是吃红烧肉,二是篦头。这是工作人员为毛泽东篦头用的梳子和篦子(物)。
他总是抓紧点滴时间忘我工作。这是建国初期添置的理发工具(物)。接见外宾前,他常常利用理发时间熟悉来访人员的资料。他对理发员说:“你理你的发,我看我的资料,咱们各办各的公,互不干涉。”毛泽东去世后,理发师用这套工具为他最后一次理了发。
毛泽东在战争年代形成晚上办公的习惯,建国后也没有改变。他一般上午10点左右吃饭,然后睡觉,下午3点起床,工作到第二天上午。保健医生徐涛说:“毛主席的一天不是24小时,而是26或28个小时。他不是按时间来安排工作,而是以工作来安排时间。”这是丰泽园毛泽东办公室(场景)。
这张办公桌(物)是建国初添置的,抽屉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张毛泽东未用完的五十年代的空白电报纸。建国初期,毛泽东在这张办公桌前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这盏台灯(物)的灯罩曾经因为长时间照明起过火。毛泽东的电话一般由值班人员转接,这部红色电话机(物)联接着中南海内外,传达着毛泽东的声音。
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这个小药箱(物)是他外出时用的,里面装着碘酒、龙胆紫、酒精等应急药品。他曾对医生说:“不要有点小病就用药,人还有抵抗力嘛,先让自身抵抗力与细菌作战,能战胜就不要用药。如果抵抗力差,你再用药帮他一把,这也是自力更生为主嘛!”但有一种病,他不得不常常求助医生,那就是战争年代落下的便秘。医生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借助这种灌肠器(物)来帮毛泽东减轻一点痛苦。
毛泽东在家里穿得简朴,接见外宾或参加活动时却须注意形象,为了方便省时,他时常不穿衬衣,只在内衣上套上这种假领假袖(物),然后罩上中山装。这是1972年毛泽东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穿的加大的灰色中山装和黑布鞋(物)。当时,他病得很重,全身浮肿,原来的衣服和鞋子都无法穿了,只得加大定做。
这张沙发(物)是工作人员为毛泽东特制的,坐垫海绵上钻了许多透气孔,底板中间也挖了一个防止身体下滑的大洞。毛泽东感到坐在上面很舒服,便嘱咐工作人员为周恩来也做了一个。就是在这个沙发上,毛泽东先后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等外国元首,开辟了新中国外交的新格局。也是在这张沙发上,他与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会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五六十年代是毛泽东外出视察调研最多的时期。这是他外出时穿的风衣,戴的围巾(物)。这架望远镜(物)是抗战时期美军观察组送的,毛泽东曾带着它南征北战。建国后也时常带在身边。1958年坐船视察长江,他用的就是这个望远镜。
这个水箱是毛泽东外出时必带的。内有两个水瓶,一个装热开水,一个装凉开水。热天,工作人员常常在凉开水里放一点盐(物),毛泽东出汗多时便喝一点以补充盐分。这个盐盒,是战争年代的战利品(物)。
这是毛泽东外出视察日程表(文)。从表上我们能知道,1959年10月23日至1960年3月26日,共5个月零3天,毛泽东沿途开会、谈话59次,视察部队、工厂、公社7次,研究政治经济学30次,接见外宾5次。
这是毛泽东的餐厅(场景)。为了节约时间,除非来客,毛泽东不进餐厅吃饭,通常由工作人员用这种竹篮(物)把饭菜送到卧室。他一般每天吃两顿正餐,有时只吃一顿,而且很少准时,饭菜总是热了又凉,凉了又热。工作紧张时则把一天两顿的“正经饭”也省了。
毛泽东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祖国、党和他深爱着的人民。到了生命的尽头,他还在辛勤操劳。这是临终前医护人员为他配的鼻饲食谱(文)。当时,毛泽东已无法吞咽食物,鼻子下面插着氧气管、流食管。后来,流质食物他也无法下咽,只能通过胃管进食。就在临终的前一天,毛泽东仍看文件、看书11次,共2小时50分钟。这是1976年9月8日的护理记录(文)。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游泳池居所与世长辞,享年83岁。这件中山装(物)是毛泽东临终前人们为他换上的,去世后,为了换上另一套更好一些的衣服,为了不打搅他老人家的安睡,只得用剪刀把衣服剪下来。
第二部分 清廉如水
毛泽东生活十分朴素。这是他20世纪50年代初添置的一件睡衣(物),是北京东交民巷雷蒙服装店王子清师傅缝制的。毛泽东一穿就是几十年,补了一次又一次。后来,因为太破了,工作人员不敢再洗,只能在盆里放些洗衣粉,稍稍浸泡晾干。直到1971年,毛泽东才同意不再用这件睡衣。大家仔细一数,睡衣上竟然有73个补丁!
这双皮拖鞋(物),毛泽东也穿了多年。据说是1949年第一次去苏联时,专列上的工作人员为他准备的。此后,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带在身边。有一次,毛泽东回到长沙,住进蓉园九号。搬运行李时,拖鞋掉在宾馆的走廊里。执勤战士见到后就丢到垃圾堆里去了。可是,毛泽东又让工作人员捡了回来。1966年6月,毛泽东住在韶山滴水洞,拖鞋又坏了。送到长沙修理,师傅不肯修,工作人员说尽好话,师傅才答应修。以后工作人员再不敢送到外面修,只好自己动手。这个颜色不同的补丁就是在武汉时,工作人员用擦车的麂皮补上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