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老三篇”之一《纪念白求恩》,如今成了一部震撼千家万户的电视剧。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策划监制,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上海海润影视公司联合摄制,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出品的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现在央视一套黄金档与全国观众见面。这是一次白求恩精神的荧屏回归,也将带给观众一次全新的审美体验。
任何时代的英雄都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以惊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完成任务了那个时代放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务。诺尔曼·白求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一个高尚的灵魂却能超越时代而永生。白求恩离开我们已经67年了,但他的事业和他的英名永远活在我们中间,中华民族永远怀着敬爱来纪念他。导演杨阳在片末的解说词里写道:“今天我们走近白求恩,其实就是扣问自己的心灵:人应该怎样活着,又怎样去死?这是他留给我们的深深思索。”这也就是拍摄这部电视剧的主旨。白求恩不朽,白求恩精神不朽!
《诺尔曼·白求恩》写出了一个真实的白求恩,艺术地再现了白求恩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又为真理而献身。但是,这部电视剧所塑造的白求恩不是一个钢筋铁骨的传奇式的英雄,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完人,而是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凡人;白求恩幼年是一个顽童,最后成为一位共产主义战士。这部电视剧既写了白求恩的伟大,也写了白求恩的缺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遇信仰的幻灭,在两次婚姻之间饱受感情的煎熬,在底特律行医时也曾面对职业道德的拷问。作为医生,他是严谨有责任心的白求恩;但作为一个个体,他有时又是非常急躁、不近人情的白求恩。这样描写白求恩的人生轨迹,把白求恩写活了,不仅丰富了戏剧的矛盾冲突,也增加了电视剧的可视性。电视剧摄制完成后,专家审看时,一次性审查通过,可见不是偶然的。有的专家预言,《诺尔曼·白求恩》将成为2006年中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我认为这个估计一点也为过的。
《诺尔曼·白求恩》的编创者的创作态度以严谨著称。这也是这部电视剧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饰演白求恩的加拿大外籍演员特洛文·海斯在听杨阳说戏时,不禁泪光闪动;摄影师在拍摄多场戏时,屡屡眼圈发红;在拍摄战地医院的外景中伤病员的化妆几可乱真,群众演员的表演也十分敬业,戏中聘用外籍演员达100多名,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十分认真;儿童团员盘问路条的语气和老大娘的“哭声”,都显得极为原生态。这些表演无疑增加了电视剧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诺尔曼·白求恩》不是一部“哭戏”,但让许多戏里戏外的人几度泪下。一部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原来也可以这样拍;一部唱响主旋律的电视剧,能取得这样的效果,真是十分难得。
白求恩是一位外科医生,手术刀就是他的武器。他对技术是精益求精。我们当医生,就要当白求恩那样的医生。医生本职工作是看病,医生的工作岗位在门诊部、手术室,而不是在讲台、会议室。医生应像白求恩那样,以治病救人为天职。还有什么能比做一个治病救人、起死回生的医生更高尚、更伟大?医生就是医生,医生不是商人,看病不是做买卖。医生不能成为“医药代表”的代表,不能和药商们联手处方,从中捞取好处。看了这部电视剧后,我想,如果做不到象白求恩大夫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么,做到先利人、后利己,这应该不是一个苛求。如果有更多的医务工作者能把白求恩精神化作为自己的行动,那么,医务界的风气就会有一个很大的转变。
最后还想说一点:有位小姑娘看了电视剧后发问:“我们的课外读本中有关于南丁·格尔的文章,世界上有南丁·格尔护士节,为什么中国就没有白求恩医生奖呢?”这个问题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