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亢嘹亮的歌声,全黑色古朴的服饰,黑衣壮曾经是200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最耀眼的星辰。如今,他们的故乡那坡即将成为新的旅游热土。
“黑衣壮是一个自称为“敏”的壮族族群,目前共有5万多人,全部居住在我国西南边陲的那坡县。他们生活在蜿蜒的黑山黑石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壮族最原汁原味的习俗,因而被称为壮族“活化石”。
“这里奇特的民俗风情与越南相连的边关风貌已经足以引人入胜,而当地政府又修好了大段的路,并且正在实行诸多保护与开发的措施,因此我们共同策划并推出了‘尼的呀’黑衣壮之旅。”广西壮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明龙说。
最早发现“尼的呀”这种山歌形式的著名壮族诗人古笛说,黑衣壮的音乐、建筑和服饰是保持壮族原生态最多的三个方面,也必将成为“尼的呀”黑衣壮之旅的三大亮点。
“尼的呀”,是广西那坡壮语里“好的呀”的意思,在黑衣壮生活地区流传的民歌中是常用的衬词。“尼的呀”山歌曲调清新明丽,艺术魅力独特,已经成为壮族音乐的标签。
不仅能歌,黑衣壮也改变了人们脑海中“壮族人不善舞”的印象。在那坡县的一些黑衣壮聚居的村屯,从3岁小孩到古稀老人都能够伴着古乐,翩翩跳起迎宾舞、黑枪舞、婚礼舞、末将舞等等古代壮族的舞蹈,场面蔚为壮观。
相传在中国最早掌握纺织技术的是壮族人,黑衣壮至今都沿用着最古老的纺织术。他们人人都穿着自种、自纺、用野生蓝靛染成的黑色土棉粗布服装,上身前盖大襟上衣,下身是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妇女头巾也是用自己纺织染成的长条黑布折成,银簪、银链等物品的装饰更使她们黑中闪艳。
游览黑衣壮的故乡,吸引人的还有他们的建筑。依山傍林的小山丘上,一排排、一行行的小木房错落有致。他们的居所用木材、石头建成,分三层,屋顶为双斜面。虽然这种干栏式民居在我国南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能见到,但是象在黑衣壮居住的那坡这样连成片,建筑风格统一的却很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