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北京,正是满城烟柳、飞絮萦空的时节。上下班路过北海,于春风沉醉间,从湖面逶迤穿梭的游舫上,想到嘉兴南湖上的那一条红船,想到那岁月深处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上海移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继续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史明理
在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时一群心怀天地的年轻人,在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年代,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饱受屈辱,寻求出路又屡屡碰壁的绝境中挺身而出,用年轻的肩膀扛起历史的重担,用青春热情点亮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此带领中华民族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100年前的那艘红船,是沉沉黑夜中的曙光初现,是开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起点。100年来,这艘红船穿过风雨,驶过黑暗,指引中华民族驶向光明,驶向伟大复兴的航程。
嘉兴红船,是铸在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早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便将“红船精神”归结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他指出:“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在世界执政史上,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率领古老大国重新焕发生机,应对挑战、化解危机、创造奇迹的政党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推向前进,奋力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崇高使命。
学史增信
这些年来我曾多次前往南湖学习党史、瞻仰前贤,置身那里,仿佛在触摸历史,感受革命先驱在历史动荡中弄潮前行的激情,感受那庄严而艰辛的开始。百年前的乱世中,一群赤心为民的人,在暗夜中苦苦探寻,为一个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的国家谋求生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
前贤的牺牲与奉献,换来了今天的山河锦绣,岁月静好。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党的教育、引领、呵护下成长的,我们从未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没有面对过生与死的考验,对于苦难和牺牲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深刻。而那些已经故去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以血肉之躯,以不移的信念,为后人开辟了一条光明的红色大道,铸就了崭新而充满力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必须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抉择。”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抉择,我们必须牢记党的初心宗旨,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加油、努力,再长征。
学史崇德
学党史,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纵观历史,从一大到十九大,无论逆境顺境,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承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率领党内党外人士持续为中国人民的福祉而奋斗。
党的历史是一部在困境中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奋斗史,充满了惊涛骇浪、曲折起伏,也始终饱含着革命的浪漫和无畏。党的历史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人抛家舍业、割舍亲情,甚至流血牺牲,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九死不悔。在风雨之中、危难之时,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凝聚民心、扬帆起航,从未失去的,是对前途的清醒认知和方向的把握。
对一个已经过去的旧时代而言,他们是开天辟地的引领者,对于一个徐徐展开的新时代而言,他们是宏伟蓝图的擘画者。
中国共产党博大的政治胸怀和对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诚意和决心,使各民主党派开始公开、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党派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爱国统一战线活动,建立和健全参政党机制,在新形势下开创了党派工作新局面。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形势如何变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始终坚持接受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同心同德的政治态度不变,形成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
作为民主党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民盟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严于律己,同样也是我必学、必修、必行的信念。
学史力行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学党史,要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