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畔的西山,那是聂耳经常邀朋友游玩的胜景,也是他独自练琴的胜地。在他的《我之人生观》一文中曾表达了西山是他日后“隐逸的首选之地”。在1930年奔赴上海前夕,聂耳和母亲到西山散步时就曾对母亲说:“如果我遭遇不测,一定要把我葬在西山。”按照聂耳的心愿,家人决定让聂耳安息在他心爱的西山上。
1937年10月1日,聂耳的骨灰被安葬在昆明西山。自此,这位人民音乐家一直在这五百里滇池之畔,静静注视着沧海桑田。
聂耳从未进过音乐院校,但是凭着他过人的天赋与勤奋,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创作了30多首大众化的、为群众所喜爱又具有高度艺术水平和鲜明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其中,涉及抗日救亡题材的有10首,反映被压迫劳动群众生活的有20多首,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义勇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被选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是空前未有的。因此,聂耳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相关史料由五华区委党史研究室审核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