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随后,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期间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碍我军解放中国领土台湾,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镇。
是可忍,孰不可忍。毛主席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宣布:“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美国对中国的警告仍然置若罔闻,越过三八线,并向鸭绿江进犯。于是,在毛主席领导下,在面对重重困难情况下,应朝鲜邻邦的请求,我国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950年10月8日,东北边防军正式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由此,彭老总也就成为了志愿军第一任司令员、政委,但他担任此职务的时间只到1954年9月。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原名得华,号石穿,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十大元帅之一。
但是,至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才撤离朝鲜,那么在彭老总离任后志愿军是没有司令员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志愿军出国作战时,志愿军主要军政主官是这样的: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任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在彭老总不再担任志愿军司令员职务后,接任者正是其原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邓华,他随之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二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他1910年4月生于湖南省郴州永宁乡(今鲁塘乡),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还曾担任了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四川省副省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职务,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其实在彭老总正式离任前,他就于1952年12月开始代理司令员职务,任期直至1954年10月。在第二任司令员兼政委邓华离任后,迎来了志愿军第三任司令员杨得志,但他并没有兼任政委这一职务,政委一职则是由李志民(湖南省浏阳县高坪区西坑村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

杨得志(1911年1月3日—1994年10月25日),原名杨敬堂,湖南省醴陵南阳桥(今属株洲)三望冲人,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武装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7师并随部队到井冈山,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曾出任了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以及中央军委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顾委常委等职务。他还参与指挥了1979年云南方向的对越自卫还击战。
在历经彭德怀、邓华、杨得志三任志愿军司令员后,于1955年7月迎来了第四任志愿军司令员杨勇,他和前任杨得志一样并没有兼任政委职务,此时志愿军政委则由王平(湖北省阳新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

杨勇原名杨世峻,是湖南浏阳人。他生于1913年10月,早年曾参加过农军,后参加第八区苏维埃政府工作,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曾担任了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以及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79年还参与组织指挥了解放军边防部队在广西、云南进行的对越自卫还击战。1983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他也是中共闻名的“三杨”之一。
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成立至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撤离朝鲜,这期间一共有4任志愿军司令员和4任政治委员,即:第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第二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第三任司令员、政治委员杨得志、李志民,第四任司令员、政治委员杨勇、王平。
1959年1月,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建制均被撤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