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西沙之战结束至今已经五十年周年,作为一名参战老兵,回忆往事,仿佛昨日,历历在目!
西沙之战,主战场在海上,当海军展开英勇作战的同时,一部分陆军与空军也被调往前线配合作战,这是一次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
从战前的排兵布阵,如陆军与民兵登岛作战,以及海战之后的各军兵种协同军事训练过程,就充分体现了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布局。
1月19日,海上开打第一天,我军各部同时进入临战状态。
我所在部队,海南军区步兵394团接到命令,被紧急调往前线,参加了军事行动。我团是唯一整建制参加西沙之战的陆军部队。
1974年1月19日,西沙之战开打的第二天(20日),正是星期日,因为再过两天(22日)就到了大年三十,部队正在放假休息,一派准备过年的祥和气氛。就在这个时候,部队突然接到紧急命令,立即奔赴前线,参加保卫西沙的作战行动。
当时,我在394团四连四班就任副班长。连队接受命令后,立即跟随全团参与到军事行动之中。
我们连队到达团部集中时,团首长宣布作战命令。这时,师部派来的军用卡车一辆接一辆开了过来,随后我们上车,全团乘坐汽车,排成一字长龙,浩浩荡荡开赴前线。
此时,大洋彼岸传来了《美国之音》的声波:中国的王牌军,五指山的老虎出动了。
步兵394团是一支历史悠久的老红军部队,其中有三个红军连颇为有名,在辽沈战役中打出了军威,故《美国之音》如是说。
(394团红军连史,本文后有一简介)。
行进途中, 夜幕降临,随着军车一阵阵轰鸣声中,车内也热闹了起来。大家心情激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战友说,前线已经打响了,我们是二梯队,赶赴增援。还有的说,听说海军已经打起来了,我们配合海军,参加登陆作战。总之,由于当时军情不明朗,战况进展未见通报,大家都处于猜测之中,究竟参加什么样的作战任务,心中无底。
随着卡车的奔袭,时间在分秒流逝,车内的疑惑声渐渐的安静下来,正当大家沉沉欲睡之时,接到上级通知,四连领受任务,全连离开团队,单独到一军用机场装卸军火。
随着一阵刹车声,我们到了一个小型军用机场,车轮停稳时,我便挎着一支冲锋枪,全副武装,翻身跳下汽车。
靠近卡车尾部,我一眼望去,机场内一片灯火通明,探照灯四射,周边摆满了大大小小用木箱包装好的各类弹药。现场一派紧张气氛 ,颇有一场大战来临的架势。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炸弹搬运到指定地点,按照规定摆放整齐。
经过几个小时的忙忙碌碌,已经到了下半夜,当我们顺利完成任务时,又接到另一个任务,全连重新登上汽车,到达一个上级指定的位置,开始挖战壕修筑工事。上级要求,天亮之前必须完成工事的伪装,其目的是防备敌机进行空袭。
又经过一番紧张苦战,全连修筑炮位两个,机枪掩体四个,单兵掩体100多个,随后又将单兵掩体联成了战壕。
修筑工事的同时,炊事班开始挖灶煮饭。从当天下午接到命令到领受任务,我们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直到这时,才意识到还没吃晚饭。肚子饿极了,一身感觉疲惫不堪。完成工事后,大家拿出随身携带的刷牙缸杯,一勺饭一勺菜的,吃了起来,填饱肚子后,各自钻进修好的工事,抱着手中的枪,在冰凉的单兵掩体里过了一个大年三十。
二
战壕里的春节过完之后,紧张的战争气氛开始缓和。
这时,我们才从前方传来的消息得知,部队打了一个大胜仗,海军方面,击沉敌舰一艘,击溃敌舰三艘!陆岛方面,我军登陆作战夺回三岛,无一伤亡。
由于取得了西沙大捷,加上战事没有继续升级,战备等级逐渐降低,紧张气氛逐渐消逝,一派和平气氛降临。
西沙战事结束了,但是,战争的暗流仍在持续,部队并没有马上撤回驻地,而是继续驻守在海疆一线。继续驻守原因在于:由于西沙群岛作战失利,并没有让南越当局接受教训,在美国人面前丢尽颜面的他们叫嚣着要向我军复仇。他们在岘港附近调集了两艘驱逐舰,并且在通往西沙群岛的海域里集结了6艘军舰作为机动力量,准备随时报复我军。
为了应对西沙复杂的局面,毛主席下令我广州军区陆海空三军高度戒备,并从东海舰队抽调部分舰船增强西沙海域的海军力量。
在得知我人民解放军在严阵以待来犯之敌后,西贡当局虽然心有不甘,但感觉不是解放军对手的南越在军事上便偃旗息鼓,从此一直到南越垮台再也未对我西沙构成威胁。
三
我军在取得西沙之战胜利的基础上,部队展开了新一轮的军事训练:一是继续巩固西沙之战的胜利成果,防止敌人报复性反扑;二是提高部队协同作战能力,与海军一起进行海上训练,适应海上作战特点。
部队由执行作战任务转为军事训练,全团投入到各项军事科目的训练之中,掀起了一个崭新的、过去没有尝试过的兵种立体协同作战的训练高峰。
步兵海上训练的具体科目有如下内容:海上抢滩登陆、陆海协同作战、舢舨摇撸划游、海上武装泅渡、抗登陆作战演习等等。
海南军区组织全团排以上干部乘海军登陆艇,到西沙诸岛查勘地形,并登上被我军夺回的各个岛屿,察看和熟悉岛上的防务情况。
在海上训练过程中,步兵首次登上海军舰艇之后,一切都感觉非常新奇,一个连安排在一艘军舰上,全连人员钻进甲板下面的舰仓里,然后开出远海航行训练。这时,海军舰艇进行海上编队,一艘接一艘,碧波破浪,尤为壮观。
在海上训练中,由于不适应舰船的颠簸,我们这些步兵旱鸭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折腾。乘坐在甲板下面的士兵开始晕船,有的呕吐不止,还有的大口大口吐起来,吐的晕了过去。先前的新奇感早就没有了。我也感到胃里不停的在翻滚,还好,没有吐出来。我看了一下,全连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在呕吐,战士们横七竖八躺在船仓里的甲板上,和着枪枝弹药吐的满地一塌糊涂,毕竟是陆军初入海,训练不足,那个滋味简直不可想像,苦水胆汁都吐了出来。有战士说,宁可战死,也不想这样折磨受罪。
当时我在船上虽然也有不适的感觉,却没有呕吐出来,我和另一位炮兵班长符基群一起走出舰仓,到甲板上透透气,观看舰艇海上编队训练的壮观景象。
在甲板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工作机仓里,我们看见海军战士跟我们完全不同,毕竟海陆军性质不同,海军是专业技术兵种,他们不仅没有呕吐,还在聚精会神的坚守岗位,长风破浪开军舰,英姿飒爽,海上作业技高一筹,海军这样的技术兵种,让我们这些步兵战士非常羡慕同时也很佩服他们。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我们当兵的人共同心愿!
我们在海上的科目训练还有舢板划行和渔船摇撸练习。在训练中大家迎头望去,蓝色的天空中,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也在进行飞行训练。
在宽阔的海面上与无垠的天空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面:军机在翱翔,舰队在海上航行,陆军在小船上摇橹展开登陆训练,各训其职,合成攻击,形成了陆海空三军将士协同作战训练的亮丽景观。
四
西沙战事结束后的2月10日,参加西沙自卫反击战的全体军民在榆林要塞区隆重举行祝捷庆功大会,394团全体官兵参与活动。在榆林要塞庆功大会上,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给各作战有功单位和立功人员代表颁发奖状。
广州军区政治部印发了《西沙之战》一书,并向军区所部表彰了参战立功单位和个人的英雄事迹。守备105团四连、榆林要塞区直属两栖侦察队荣立集体二等功。守备第150团四连黎族战士吕亚仁荣立个人一等功。要塞区直属两栖侦察队副指导员邹纪豪、某部侦察队班长钟振国荣立个人二等功。
庆功活动结束后,许世友司令员在海南军区首长陪同下来到394团三连看望参战人员,并同全连参战官兵合影,留下了珍贵的集体合影照片。
庆功大会第二天,我们四连接到团部通知,参加中央慰问团组织的表彰活动。
早餐过后,在连长弋松柏(曾参加过中印自卫反击战的功臣),指导员邢谷坚(曾参加过抗美援越的功臣,指挥高炮击落过一架美军飞机)率领下,全连进入会场。
会议开始,中央慰问团代表作了表彰发言,海南军区司令员江雪山参加会议,中央代表团成员、诗人张永枚和著名作家浩然坐在主席台前排。张永枚即是写出了著名诗歌《西沙之战》诗人。作家浩然也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后来写成了一本书《西沙儿女》,风靡全国,深受全体参战官兵的喜爱。
战事结束后,为了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宣传工作,394团政治处抽调人员组成宣传队排练节目,到各连队和当地群众中宣传演出,我也参加了宣传队的演出。军区宣传部门还组织参加西沙之战的战斗英雄到各连队宣讲战斗事迹,提高部队士气,宏扬英雄主义精神。
为强化部队管理,军区把所有参战部队统一安排在榆林海防一线,搭起帐篷居住。
星期天休息,三营八连的同学加战友刘向峰来到四连居住的帐篷里找我,约我一起去看望李松江班长。
李松江是榆林守备区第一批登岛参战人员,他比我俩晚参军一年,因为当兵前我们是同学,在海南通什自治州中学读书,我们三人即是战友又是同学。这次在西沙前线见面非常高兴,互相问候之后,他叙述了他们登岛作战的过程和经历,他指挥全班登岛作战,抓了俘虏,因战绩显著,战事结束后不久,被提拔干部,他后来还参加了中越自卫反击战,并立功被提拔为连队指导员。
在西沙自卫反击战中,一等功臣吴先锋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吴先锋是海南乐东县莺歌镇人,1968年入伍,在四连当兵,70年入党,1971年退伍72年任民兵班长。1974年,南越当局侵占西沙永乐群岛,海南民兵和渔民积极要求参战。民兵班长吴先锋当时祖母去世及父亲病重,领导安排他回家探望,他谢绝了,三次要求上前线参战,并且递交《请战书》,被批准首批奔赴前线。
1974年1月19日凌晨最后一班岗就是班长吴先锋。他带领民兵班登上琛航岛,与南越军队面对面斗勇斗智,以大无畏的精神据理力争,在双方的枪口与刺刀对峙过程中,不怕牺牲,勇敢战胜了侵略者,不费一枪一弹,将侵略者赶出琛航岛,为祖国夺回领土,赢得了荣耀,战后荣立一等功。
吴先锋是从四连退役后,在担任民兵班长时走出来的战斗英雄,他不仅是四连的光荣,也是全体退役军人的光荣代表与战友们的骄傲。
五
394团在西沙之战中,为光荣的团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394团是一支有着红军血脉久经沙场的英雄部队,是著名的新四军三师特务团,从东北打到海南岛,无论军事政治都很过硬,多次完成上级交给的艰巨任务。
394团在东北野战军整编的时候保留了三个红军连,这在全军也是为数不多的老红军部队。
394团红军连简介:
1.红一连是徐海东大将麾下红二十五军建制保留下来的连队,创建于大别山区。抗日战争中被誉为“刺刀见红连”。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先后荣获“突破顽强”、“威震天津”、“坚韧顽强”等称号,涌现出王浓等五名战斗英雄。与我一起参军的同学孙光(孙干卿的儿子)当时就分配在红一连当兵。其父孙干卿参与指挥过解放海南战役。在这次西沙之战中任广州军区参谋长,协助许世友将军指挥了西沙之战。
2.红五连是诞生于井冈山时期的红军连队。在锦州战役、天津战役中荣获“巩固模范连”、“坚韧结实连”等光荣称号,先后有“战斗英雄五班”、“孤胆深入九班”英雄集体和王才、李振荣等战斗英雄。我参军就分配在红五班,也称为“王才战斗英雄班”,我当兵第二年担任了红五班的副班长。
3.红七连诞生于陕北延水河畔的红军连,隶属陕北红军。在历次战斗中都担任主功连,被师授予“钢铁红七连”光荣称号。先后荣获“威震四平”、“全面模范”、“英勇善战”、“威震敌胆”等锦旗。涌现出荣立八大功的全国战斗英雄钱安良、抗战时期用身体堵枪眼的徐佳标等著名战斗英雄,全连先后有322名大小功臣。与我一起参军的战友江军江(其父江雪山时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就在钢铁红七连一排担任班长。
六
西沙之战有一逸闻为大家津津乐道,此为被叶剑英元帅称之为“三江奔南海”的三位江姓将领。
在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在广州、榆林、西沙分别设立三级指挥部,当看到三地来往电报均签署前线总指挥“江”字时,叶剑英元帅立即询问总参作战部,电报上签名是否有差错?叶帅的疑虑也十分正常,毕竟三个指挥部前线总指挥的签名都是江,也许可能出错。
当时的总参作战部对叶帅解释说:“广州指挥部电报上的“江”字是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江燮元同志,他是塔山阻击战时东北野战军四纵队12师的师长;榆林指挥部电报上的“江”字,是海南军区司令员江雪山同志,他是塔山阻击战时塔山英雄团原副团长;西沙指挥部电报上的“江”字,是海南军区副司令员江海同志,他也参加了当年塔山阻击战,是白台山英雄团的原团长”。
原来是这样啊。叶帅听完,直接叫好,连声说:“三江奔南海,此役可操胜券”!果然,正如叶帅说的那样,我军取得了西沙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三位江姓将领功不可没。
西沙一战,奠定了南海疆域的安全格局,也是毛主席生前指挥的最后一战,老红军部队394团以英雄的姿态载入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