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送子妻送郎,名满冀南;兄前扑弟后继,一门双烈
郭兴德烈土,小名二臣,身材魁悟,1923年出生于北香城固村,娶妻生子,1941年8月,时八路军扩军任务繁重,各部队急需补充缺员,而人们又多不愿意当兵,时作为兄长的区委书记郭兴禄,劝父母让弟弟参军,其父母说,“你出去工作了,不能让你弟弟再当兵了”,时环境险恶,打仗危险,同龄人互相观望,多数人不愿参军。但部队又急需补充兵源,这实在是个矛盾。为胜利完成扩军任务,兴禄千方百计劝父母;“国难当头,没有国也没有家”的道理,最终父母同意让弟弟参军。弟弟又作通妻子的工作,最终兴德欢欢喜喜,参了军。这就形成了“父送子妻送郎”局面,结果带动了一大批青年参军。
兴德参军后,打仗勇敢,敢于冲锋。深受领导器重;经常把他带在身边,意在提拔。但不幸的很,1942年9月,在临西尖庄河东一次战斗中,为掩护领导安全,兴德不幸中弹,光荣牺牲,终年20岁。同志们都说:“郭大个子为掩护领导牺牲,真可惜。”那时对敌斗争环境非常恶劣,尖庄又系敌据点,时逢酷热,遂将他抬送安葬在堡垒村林马寨村东“八路军”坟里(2017年春移葬贺伍庄“四二九”烈士陵园)。
兴德牺牲后,是年秋后,冀南行署,四专署,企之县抗日政府,联合在香城固村南场里,举行公祭郭兴禄、郭兴德二位烈士大会,民兵,学生,群众,县区村干部与会逾万人,两烈士牌位供在临时搭建的台子桌上,请其祖父郭孟文,父亲郭连选在台上,各有专坐,行署,专署,县领导分别讲话,号召学习两烈士及亲属的爱国精神,并决定,将兴禄长期工作过的仁义庄,改为兴禄镇,以示纪念。并给其家敬送“双烈属”牌匾,土地代耕,由抗日政府按月给予全家扶恤,直至终老。
兴德牺牲后,时逢1943年大灾荒,其子夭折,其妻吕天香(东留善固村吕泽亮女)改嫁今威县古城村。造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惨景,令人心痛。
1942年9月,在鲍奇辰首长探家时指挥下,发生在尖庄东的一场战斗,尽管时隔多年,首长始终没有忘记,更没有忘记为掩护首长而牺牲的郭兴德烈士。1990年8月,鲍奇辰首长派下属,带着记者来到邱县香城固村,找到村支部书记王元波,了解为掩护首长而牺牲的郭兴德烈士家里的情况,当时郭兴德父亲去世,书记王元波又领着找到与郭兴德年龄差不多的村民王连起了解,当时天快黑了,来的三个人,带着录像机,谈了只有半个小时,他们就开车走了。
因郭兴德烈士无后,郭兴德经常托梦给亲侄子郭付全,要回家。侄子郭付全,经报经县政府领导批准,一切费用全是自费,把郭兴德烈士,从临西县贺伍庄“四二九”烈士陵园,迁移到邱县原香城固战役烈士墓地其哥哥郭兴禄烈士纪念碑旁,让两兄弟并列,生死相伴。其亲侄子郭付全,从此以后,承担每年清明节及其它时间祭奠,敬鲜花,烧纸等后事。
为褒扬烈士,缅怀英雄,邱县人民政府,2010年5月21日,为郭兴禄烈士立纪念碑,2021年清明节,为郭兴德烈士立一幢纪念碑,立于郭兴禄烈士纪念碑旁,目的是有利于人们直观学习两烈士舍小家、为国家、前仆后继、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