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列列,马萧萧,将士出征胆气豪。 路岖更兼风吹雪,犹记长津剑与刀。 ——谨以此献给长津湖战役的父辈们!
历史,无疑是十分沉重的!
但有些时候,轻的好像一根稻草,任凭人们挪来挪去。
可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
那么问题来了:
关于志愿军作战部队,到底哪个部队第一个入朝?
是1950年的10月16日,还是10月19日?
又是那个部队,那名战士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的第一枪?
简洁明了地说,1950年10月16日晚18时,志愿军42军124师370团2营4连第一个跨过了鸭绿江。
带队的连长叫盖成友,指导员叫李兆勤,副连长叫孙锡臻,副指导员叫程远来。
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的也是这个4连,首先开枪的战士叫朱丕克。
让我们穿越的历史的长空,回到多事之秋的1950年的朝鲜半岛。
1950年 9月15日凌晨2时,灯火管制的美军特混舰队悄悄抵近了朝鲜半岛仁川港外的的飞鱼峡航道。
此时,美军的随军记者已经得到了仁川登陆的准确消息,但他们都想等6时30分步兵发起攻击后,再发送配有照片的爆炸性的新闻。
可美联社记者马特,早已经在釜山从韩军司令部参谋金俊少校那里得到了消息,于是抢先东京的全美广播公司,以及每隔半个小时重复广播新闻的日本NHK电台,派发了这个震惊世界的新闻稿。
所以仁川登陆的炮声还没有打响,这一消息已经传遍了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早已锁定了美日电台频率的还叫东北边防军的42军侦听组,也第一时间得到了这个极其重要的消息。
军侦察处长孙兆普看到翻译稿后,几乎是撞开了军长吴瑞林的房门:“军长,美军仁川登陆了!”
孙兆普烈士画像
吴瑞林顾不上穿外衣,拉开电灯又找到了手电筒,看起了墙上用红蓝铅笔标明敌我态势地图。
不出几分钟,吴瑞林便有了自己的判断:“人民军有麻烦了!”
吴瑞林于是电话命令,一直在辑安待命的军工兵营长白滔:“立即修建水下桥!”
同时,吴瑞林又电令124师代师长苏克之,也在辑安待命的370团连夜出动,协助军工兵营搭建水下桥。
而370团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就是盖成友和李兆勤带领的4连。
370团2营4连的前身,是山东莱西民族解放先锋队。
抗战爆发后,编入了蓬莱县大队。抗战胜利后奉命进入东北。历经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安阳战役,一直到解放了川东,是370团乃至124师战功赫赫的尖刀连。
同一时期入伍的盖成友和李兆勤,等1950年春天自川东回到东北戍边垦荒时,早已经升任了4连连长和指导员。
1950年10月15日清晨6时,美国总统杜鲁门飞抵檀香山西面的威克岛,与联合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会晤,决定越过三八线的美军继续北进,直至饮马鸭绿江,全部歼灭朝鲜人民军。
随后,麦克阿瑟向在场的记者发表了一个新闻公告:美军将于感恩节(11月23日)前结束朝鲜战争。
翻遍世界有文字记载的战争史,公开宣布自己的作战具体时间和计划,除了麦克阿瑟没有第二个人。
第一时间看到了麦克阿瑟新闻公告的毛主席,急令紧急进京开会的彭德怀和高岗,马上返回沈阳连夜赶往安东,就近组织志愿军13兵团实施19日夜间渡江。
这时改叫志愿军的42军,已归属志愿军13兵团,并明确了过江后去东线作战的任务。
而方方面面的情报显示,韩军的两个师沿东海岸北上到了元山港,美军陆战1师将自东海岸登陆,然后紧随韩军北进,攻下朝鲜的临时首府江界。
军长吴瑞林根据情报判断,装备世界第一美陆战1师极有可能从元山港登陆,42军必须尽快过江。
出国前的吴瑞林
因为辑安距离预定作战区域黄草岭400多公里,如果42军依旧按19日夜间过江,十有八九会被敌人抢了先机。
当天的傍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吴瑞林立即给志司并13兵团部发出了一封急电:
“鉴于42军将远赴东线接敌,同时,为给同在辑安过江的38军让路,排除中途堵塞,我军拟报请志司和兵团部同意,连同配属的炮8师,将比19日夜全军统一过江时间,提前3天于16日夜渡江完毕。”
可此时的彭德怀和高岗,带领一个轻便指挥所还在由沈阳去安东的火车上。
而变更这样的命令,13兵团根本做不了主,必须有彭德怀的亲笔签署。
好在1,3兵团的铁道电话和电报,在半路上追上了火车上的彭德怀一行。彭德怀当即同意,42军于10月16日晚提前过江。
10月15日的夜的边城辑安,冷风阵阵,江水汩汩,灯火点点。
毗邻辑安火车站的42军军指驻地里,焦急万分的吴瑞林问了几次还不见回电,这才关灯睡觉。
午夜时分,军作战处长侯显堂突然闯了进来,说志司批准了42军提前渡江的计划。
吴瑞林听后,赶紧吩咐连侯显堂:“去作战室开会!”
等吴瑞林一瘸一拐地走进了作战室,政委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和参谋长廖仲符,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已经紧张地等在了那里。
吴瑞林捏着印着红色横线的抄报纸说:“志司的命令来了,42军将于16日夜过江。”
随后,42军的作战会议做出了许多部署。
其中最重要的是124师为军前卫,370团为师前卫,2营为团前卫,4连为营前卫,第一个过江。尔后,经满浦、武坪里、长津湖、古土里向黄草岭地区前进。具体作战地点,等副师长肖剑飞与军侦察处长孙兆普带领的先遣队回电后再定。
42军也命令部队,出国行动,每天黄昏开始,拂晓结束,军以下单位一律禁止使用无线电台,隐蔽行动和企图。
同时,先用电话通知各师,出发前以团为单位,普遍召开誓师大会,对出国作战做更深入的思想动员。
没有命令盼着命令,可一旦命令真的到了,许多人还是有些紧张。于是会后,吴瑞林去了124师,军政委周彪去了配属的炮8师,副军长胡继成去了126师,参谋长廖仲符去了125师,连夜检查落实过江的最后准备工作。
42军不是不放心基层部队,因为所有官兵都必须抹掉任何中国的标志,即便是用鲜血换来的军功章也要留在国内,否则一旦出现纰漏,将会影响整个抗美援朝。
这简短而十分有力的集体宣誓口号过后,接着是以连为单位的发言。
“美帝好比一把火,烧了朝鲜烧中国,中国邻居快救火,救朝鲜就是救中国!”
“保卫和平!保卫祖国!保卫家乡!打败美帝野心狼!”
第二天的10月16日,这样的口号传遍了已经云集辑安的124师所有营地。
但隔天黄昏时的鸭绿江边,秋风瑟瑟,冷雨霏霏,车辚辚,马萧萧,人列列,一万多人的124师整装待发。
即将过江的部队兵分两路,辎重和骡马走吴瑞林亲自勘定设计的水下桥,作战部队走也由吴瑞林亲自设计改装的铁路桥。
作为全军的尖刀连,370团2营4连站在了第一列。
傍晚18时整,随着吴瑞林一声令下,370团2营4连第一个跑过了铺装了木板的铁路桥,第一个进入了朝鲜国土。
这时,南岸列队欢迎的朝鲜人民军女战士,突然高唱起了朝鲜语的《东方红》。
听着这熟悉的歌声,行进在排头的连长盖成有和指导员李兆勤,这才意识到已经离开祖国进入朝鲜了。
盖成友和李兆勤不仅是胶东同乡,而且情同手足。李兆勤私下喊盖成有“彪子”,盖成友却一直称李兆勤叫“指导员”。
李兆勤边走边瞄了一眼盖成友,说:“彪子,我们这就出国了!”
盖成友小声道:“是啊,这一去,不知还能不能再回来!”
李兆勤问:“和美国佬打,你心里怵不怵?”
盖成友道:“怵它个蛋!我是说人家人民军唱着《东方红》欢迎我们,咱4连是全军的前卫尖刀,也得弄出点动静来。”
李兆勤提醒说:“这是急行军,连队不能停。”
“我连长,你指导员,我们俩代表4连,给祖国敬个军礼。”
盖成友说完,和李兆勤同时出列,朝祖国的方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随即,又急忙插进人流,消失在急速行进的队列里。
李兆勤在朝鲜
10月17日拂晓前,370团2营4连进入了晨雾与硝烟弥漫的江界市区。
这时,2营通讯员传来了营长蒋振全的命令:“加快速度通过市区,黎明前在郊外宿营。”
此时的江界,所有的房屋已经被美机炸塌,残垣断壁,东倒西歪,烧成了灰炭的木梁和家具还冒着烟,碎砖片瓦的墙根房角,躺着被炸死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有的被大火烧的面目全非,伸张着、弯曲着,散发出呛人的气味。
“婢养的,美国狗强盗!”盖成友骂了一句胶东俚语,带领4连跑步通过了市区。
10月17日下午,为了确保抗美援朝的高度机密,高岗命令东北军区保卫部将彭德怀的轻便指挥所,从13兵团部所在的安东镇江山,秘密搬到了更加隐蔽的英华山上的一栋二层小楼里。
下午5时许,彭德怀的椅子还没坐热,便收到了一封毛泽东亲自起草的电报:
(一)出兵时间,待周(恩来)十八日回京向中央报告后确定为宜。
(二)请彭高二同志明(十八)日来京一谈。
彭德怀和高岗心里十分清楚,这一定是因为斯大林出尔反尔,迟迟不出动事前答应的出动空军支援。
想到已经出国的42军即将行军,彭德怀立即吩咐作战处长成普:“命令42军原地隐蔽待命。”
说完,彭德怀又吩咐秘书杨凤安,马上联系专列回沈阳,再连夜乘飞机赶到北京。
望着彭德怀和高岗匆匆离去的背影,一同赶来的洪学智,学着邓华的湖南腔说:“我说邓司令,你可要小心伺候呀!”
邓华问:“伺候什么?”
邓华突然想起了10月8日晚的那一幕,于是老调重提:“老兄,你我可不能出纰漏呀,万一出了大纰漏,当心脑袋搬家呢!”
洪学智道:“我参加志愿军还是你鼓捣来的,咱们只管按原则办事,反正脑袋只有一个,剁掉就拉到了。”
邓华指着洪学智笑了:“好你个洪麻子。”
两天后的10月19日凌晨,吴瑞林收到了兵团部转发的毛主席于18日夜里21时给13兵团下达了紧急命令:
“四个军及三个炮师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十九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
这个命令意味着,已经出国后待命了两天一夜的124师又可以继续行军了。
可此时,已经接近了“晨四时即停止”行军的禁令。吴瑞林只好用有线电话通知124师,“19日黄昏准时出发”。
10月19日黄昏,刘祥发的“嘎斯69”吉普车,拉着彭德怀和两名警卫员渡过了鸭绿江,去紧急寻找一时还不知在那里的金日成。
与此同时,370团2营4连也离开宿营地的树林,开始了夜里急行军。
可走出树林不到十分钟,迎面遇见两架美机,轮番俯冲扫射与轰炸。
盖成有和李兆勤一边大声命令部队隐蔽,一边朝前面的山沟里奔去。而不远处的山路上,一名身背孩子、牵着牛的朝鲜妇女,躲闪不及倒在了血泊中。
等盖成友和李兆勤跑过去,朝鲜妇女已经卧地死去,手里牵着的一头黄牛也被打死在旁边,背上两三岁的小女孩已经哭哑了声音,洁白的小衣服上,沾满了母亲的鲜血和自己的泪水。
盖成友上前解下小女孩,擦干了身上的鲜血,又拂去头上的草屑和泥土,这才将小女孩抱在了自己的怀里。
小女孩似乎懂得有亲人在抚摸她,哭声这才渐渐地停了下来。
盖成友抱着小女孩,声音里饱含着愤怒说:“婢养的美国佬,简直是不是人,连女人和牛也不放过!”
“同志们!”李兆勤望着咬牙切齿的战士们,声音里也饱含着愤怒说:“我们要坚决打好出国第一仗,为朝鲜人民报仇雪恨!”
盖成友将小女孩交给了通讯员刘凤林,叮嘱他说:“孩子交给你了!既不能饿着,也不能冻着,更不能让她哭。”
队伍继续在夜色中疾步前进,只是因为小女孩的遭遇,脚步比以前沉重起来。
而离开了母亲怀抱的小女孩,不时发出几声啼哭,刘凤林只好边行军边哄道:“小妹妹,不哭!不哭!你哭,连长会熊人的呢。”
4连转过一道山梁时,一群向北疏散的朝鲜老乡,迎面走了过来。
恰恰这时,2营通讯员又送来了命令:“2营以每夜六十公里的速度,朝长津湖方向急行军!”
42军出国后已经耽搁了两天,吴瑞林尽管还没有收到先遣队的情报,但他判断主战场无论设在那条公路,长津湖都将是后续部队的必经之路,于是命令前卫370团2营,朝长津湖方向加快行军。
而接到命令的盖成友,看着刘凤林怀里的小女孩,一时犹豫起来。
这时,一位朝北逃难的阿妈妮从眼前走过。盖成友抱起小女孩走上前,通过朝鲜语联络员说: “阿妈妮,这孩子的妈妈被美国飞机炸死了,我们要去前线打仗,请您把孩子带上着吧!”
阿妈妮颤抖着双手,从盖成友手里接过孩子,脸颊紧紧贴着小女孩,流着眼泪说:“可怜的孩子!”
盖成友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一横心对刘凤林说了句:“走!”
刚走出几步,刘凤林突然又回过头来。两人掏出了剪掉了“将革命进行到底”几个红字的白毛巾,围在了小女孩的脖子上。
后面跟上来的战士,也把自己的干粮塞在了阿玛尼的怀里,直至散落了在地上。
黄草岭阻击战结束后的4连,连长盖成友(前中)
此时的370团2营4连,只有黄草岭这个大体的行军方向。而作战的具体位置,就连军长吴瑞林也无法确定。
这一切,都要等副师长肖剑飞与军侦察处长孙兆普带领的先遣队回电后才能决定。
10月23日清晨,吴瑞林收到了肖剑飞和孙照普的4A急电,将阻击东线敌人北进的阵地设在了居高临下的黄草岭。
黄草岭有若干险要高地,而796.5高地是扼守黄草岭主峰的最后一个阵地。一旦敌人抢先占领了796.5高地,黄草岭再也无险可守。
吴瑞林于是急电124师代师长苏克之,派人前去命令先头 部队的370团2营4连,停止宿营白天急行军。
与此同时,肖剑飞也从朝鲜人民军黄草岭守备司令部借来了18辆汽车,连同自己的两辆汽车,组成了一个快速车队,沿着江咸公路北上接应4连。
10月24日拂晓,370团2营4连机枪手朱丕克,第一个登上了796.5高地。
而大气还没来得及喘一口,韩军首都师白虎团的侦察小队也已经摸到了高地的前坡,相距只有不到三十米的距离。
朱丕克不由分说,抱着马克沁重机枪只几个点射,五名韩军侦察兵应声倒地。后续的韩军不明虚实,只好退下了高地。
这时,连长盖成友提着驳壳枪赶了上来:“谁开的第一枪?”
朱丕克小心地说:“连长,俺开的第一枪,请示来不及了。”
盖成友道:“好!你老朱打响了黄草岭阻击战的第一枪,打得好!”
朱丕克也是胶东人,见连长没有批评自己,也禁不住骂了一句:“婢养的敌人就眼前了,不打留着他干什么!”
这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名副其实的第一枪,只是盖成友和朱丕克一时不知道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