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觉民(1908.6-1980.3),谱名先之、字财源,号觉民,别名曹仲潇、曹行、曹才仁、曹仁,湖南省资兴县(现资兴市)七里镇桃源村桥头江人。
1924年6月湖南省资兴县县立中学肆业,投笔从戎,考取北伐军黄埔军校,参加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七师司令部少校秘书、南昌卫戌司令部少校秘书;1926年考取湖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现湖南大学法学院前身),毕业后归队任第三军司令部少校秘书、津埔路警备司令部少校秘书兼军法主任、第三军司令部中校秘书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公报》战地记者、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中校军法处长兼参谋处长、第五集团军上校军法处长、第四集团军司令部上校秘书、军事委员会上校主任秘书、湖北省保安司令部上校秘书处长兼军法主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上校主任秘书、少将秘书处长、参谋长,1945年9月18日参加了华中日军受降仪式。抗战胜利后,历任武汉行辕少将随行高参兼军法科长、局长、处长;长沙绥靖公署少将高参。
1949年8月4日随程潜、陈明仁起义。后因母亲病危催归,请假回家尽孝,遭区委收缴证件收押审查。土改时被划为贫农,文革中蒙冤遭抄家批斗;1980年3月病逝,次年平反。
一、立志从戎,投身革命
曹觉民1908年6月26日生于湖南省资兴县七里桃源下洞新屋曹家,四岁时随父母迁居桥头江,幼年于方家蛟锋学校启蒙读书,后就读于观澜书院、郴侯高小和资兴县中学(现资兴一中旧制9班,学名曹先之)。
辛亥革命后,各省军阀自立,混战不休,民不聊生;世界列强又虎视眈眈,各自培植地方势力,图谋瓜分中华。内乱外侵,曹觉民深感国家政局动乱,欲求于军事救国,立志为强国安邦富民强军奋斗终身。1926年考取北伐军黄埔军校(即中央陆军第三军军官学校),毕业后随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参加北伐,任第三军司令部少校秘书,1936年任该军中校秘书兼该军驻西安行辕办事处副处长。1937年4月任《国民公报》记者。
二、抗日卫国,救亡图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日曹觉民赋《满江红·北上抗战》:“立马黄河,波涛涌,渊渊伐鼓。心肝裂,东洋倭寇,长城耀武。锦绣江山被蹂躏,炎黄子孙遭戮辱。担职责,迈步赴沙场,保疆土。甲午仇,犹未报,新旧恨,从头数。挽狂澜,作中流砥柱。剿绝天骄伸正义,今日请缨提锐旅。洒热血,收复我山河,觉民属。”电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请缨抗战,并向军部呈请至一线部队参加作战,乃为军长曾万钟批准任军部作战参谋、随军战地记者,派往唐淮源部第12师寸性奇独立团参战,誓死剿绝日寇,保卫国家。
(一)亮剑保定,初展军威
1937年7月12日曹觉民于河南郑州誓师北上开赴第一战区河北河涧、献县策应南口、昌平及怀来方面之作战。
1937年8月中旬转进高碑店、良乡一带参加平汉线北段抗日征战,于高碑店、紫荆关、涞源、保定等地与板垣第5师团、土肥原第14师团、谷寿夫第6师团及川岸第20师团作战。9月14日,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三个师团齐头并进,大举进攻涿县、保定地区,第三军奋勇出击,一部防守紫荊关、涞源及守备高碑店,另一部迅即从定兴、高碑店东进,经东西双辅附近渡过大清河,由12师师长唐淮源、军法处长曹觉民、旅长寸性奇指挥督战,指挥所部即第12师攻击西进日军之左侧背,连续冲锋,与敌肉搏,敌溃退,我军乘胜追击,毙敌五六百人。15日土肥原第14师团西渡拒马河向松村店方向追击;谷寿夫第六师团于17日晚推进至拒马河左岸地区;16日川岸第20师团攻占房山我友军阵地,17日涌入涿县西面地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急令第三军火速转进阻击,在第12师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寸性奇及军法处长兼作战参谋曹觉民率领下,独立团一昼夜急行军300余里,到达涞源后,利用山地构筑临时防线,即与板垣第五师团主力决战,在日军进攻时,寸性奇、曹觉民、吕继周等身先士卒,发起逆袭反冲锋,将日军进攻打退,杀伤敌有生力量后,遵军令接应守军撤离涞源。第7师于新城与日军对峙,第12师向高碑店转进,力图增援我第七师,攻击新城日军侧背。但此时,第二集团军司令部令第三军于大清河右岸从大、小柴营起至陈家庄之线拒敌前进,第三军将士以国家利益为重,频繁紧急远距离转进转换战场,强力支撑着异常疲惫之身躯,人人坚守信念,铭记使命,浴血奋战,勇往直前。保定会战,第3军毙伤日军2000余人。
(二)战娘子关,保卫太原
娘子关位于河北与山西的交界处,为平汉线上的重要关卡,是西进太原的必经之站。1937年9月24日保定战役结束后,国民政府军委会决定抽调第一战区部队之一部即第26路军与第三军转入娘子关地区,掩护第二战区右翼,组织抵抗日军进行战役防御。9月底,军长曾万钟率所部第3军沿正太路西进参加太原会战(包括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及太原保卫战),奉令驻守右翼旧关之九龙关、马关岭一线,截击川岸第20师团及援军山冈第109师团,拒敌西进会攻太原。
1937年10月初,沿平汉线南下之敌,在进攻石家庄时以一部兵力即川岸第20师团及野战重炮、山炮部队、兵站部队分南北两翼沿正太路西进,企图夺取娘子关与晋北南下之敌会攻太原。10月11日,日军进入井陉与在此警戒的赵寿山所部第17师交火,第12师唐淮源部奉副司令长官黄绍弘令,由南北障城向大小梁家、旧关西进,策应左翼友军17师,与敌激战,毙敌甚众。曹觉民奉曾军长令亲临第12师督战并协同师长唐淮源,着本师35旅元日由南北障城经大小梁家西进,夜占甘桃驹东南高地,并以一部向旧关攻击;34旅由大小梁家亘王家岭向旧关攻击前进,围攻旧关。唐师朱旅三夜三次强袭之敌,次日拂晓核桃源东北1000高地之敌以猛烈炮火向我军射击,敌机十余架不断向我新关附近及各阵地轰炸,使步兵活动困难。17日12师朱旅元夜驰抵新关,先陷旧关之敌约四千、炮六七门即向我进犯,我军官兵沉着应战将敌击退,并占领甘桃驿及其两侧高地,敌退旧关东西高地顽抗。唐师组织朱旅夜袭,攻占旧关东南高地,惟正东之高地斜面长冲,屡阻于侧防机枪,不时与敌发生争夺战,毙敌六七百。18日趁夜进攻旧关,当夜十二时唐师马旅杨团及第七师王团分向核桃园及旧关东南各高地攻击,同时朱旅亦以一部向旧关出击,是役毙敌八百余。
10月23日,步骑炮连合之敌三四千人由井陉东渡河南下,其先头部队已经南北障城西进,企图由我右侧迂回。旧关之敌即炮击我柏树岭西北高地十二师马旅阵地,继以机炮掩护步兵猛冲,反复争夺,我军力退敌,敌死伤七八百。长生口、大小龙窝之敌复向北洋沟、红土岭及以西高地七师李旅阵地猛攻,激战甚烈。薄暮时,曹觉民从阵地飞马驰奔军部,面呈曾军长请令本军两师乘敌机炮失效而展开全线攻击,终退敌,毙敌无数;12师沈旅于固兰村、魏家凹之线阻击进犯之敌。
10月26日,日军援军赶到,左突击队约四个大队经侧鱼镇顺利通过八路军129师第771团扼守的晋东天险石门关,绕到娘子关和新关后面,偷袭正与敌酣战的我国军第3军侧背,致第3军反被敌围攻。友军均奉总指挥黄绍竑之命纷纷撤退。第3军所辖之第七师、第十二师均血战突围。敌攻陷娘子关。第三军第12师第34旅经正太路以北绕至寿阳于11月2日协同第26路军作战,给川岸第20师团第77联队以重大杀伤。第35旅经柏井驿、西回村绕和顺至松塔镇,继续阻击由晋东西进之日军川岸第20师团及从津埠线西调增援山西战场的山冈第109师团。11月4日东线日军占领榆次,逼近太原城效,5日北线日军直指太原,8日太原沦陷。娘子关战役,第三军与敌鏖战44天,毙敌4000余人。
(三)游击作战,国共典范
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之后,占领榆次的西进日军川岸第20师团、山冈第109师团、铁路部队以及大量兵站部队即沿同蒲路南下。第三军奉军委会命转进白晋公路沿线开展游击作战,阻敌南下。白晋公路是省城太原通往长治地区的一条主要公路干线,全长348公里,北起祁县的白圭镇,经沁县、襄垣、屯留、长治、长子、高平直达晋城。日军占领此路后,成了太原日寇大本营向晋东南地区运送军需物资及兵力的主要补给线之一,日寇以白晋线为界,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划割为太岳、太行两块,接着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从敌占区向抗日根据地构成网状压缩包围,妄图将点线占领扩大为面的占领。
1938年初第三军战至沁县,划归东路军第18集团军朱德、彭德怀指挥;2月第三军奉命于屯留、长治等地截击日军师团主力,为八路军解围,毙敌无数;3月初参加黎城县东阳关战役,阻敌进犯潞城、长治,并开展这一地区游击作战。东阳关战役,第3军毙敌1800余人。3月下旬曹觉民截获日军师团主力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隐蔽集结之机密情报,为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制定反围攻策略与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受到总部嘉奖;4月10日至27日参,曹觉民加反敌九路围攻晋东南战役,83、84、94、169、17、129师及115师之徐海东黄克诚344旅等友军配合第三军协同收复武乡、和顺、安泽、沁源、壶关、沁县、屯留、长子、高平、榆社、辽县、晋城、阳城、沁水、黎城、潞城、襄垣、长治等18座县城,共歼敌4000余人;5月转移太行山与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及宋任穷率领的129师部队协同复战晋东南武乡、襄垣、长治、潞城、榆社等地,攻击日军第108师团等部,歼敌2000余人。
1938年6月初国民政府军委会为调整第二战区防务提高南路军御敌能力,将曾万钟第三军从东路军划拨出来,并以之为基础部队组建第35军团(曾万钟为军团长兼第三军军长)转隶于南路军总司令卫立煌指挥,随即投入南路军作战序列,6、7月间,第三军奉命向同蒲铁路线南段攻击推进,打响晋东南侯马战役,抢占战略要地,阻敌以铁路线为“柱”、公路为“链”向南扫荡前进,以爱国拼命之精神与日军第108师团进行刺刀白刃战,于曲沃、侯马、临汾等地与敌鏖战半月余,三战三捷,毙伤敌3000余人,重创日军,震撼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被日军誉为“晋南肉搏军”并视为眼中钉。9月,第三军复奉战区前敌总指挥卫長官命由长子、沁水一带经翼城围攻盘踞于同蒲铁路沿线侯马、新绛的两县之敌师团主力,毙伤敌2000余人,阻止日军向拱卫豫陕之天然屏障中条山渗透。第三军自娘子关战役之后,在晋东南白晋公路沿线及南太岳、太行山地区对日作战半年余,重创日军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川岸文三郎第20师团、下元熊弥第108师团及山冈重厚第109师团等部,成为国共合作抗日典范。
(四)组建青记,支援徐州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前身,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应周恩来的指示精神,于1937年11月4日在上海成立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新闻工作者的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为胡愈之、夏衍、范长江、陆诒、曹觉民等。
1938年3月15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更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同年3月30日下午2时,"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汉口青年会二楼礼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除武汉和上海两地的代表外,还有长沙、广州、西安、成都、重庆、香港和南洋等地的新闻记者代表;《大公报》范长江、陆诒,《扫荡报》社长丁文安及主编钟期森,《国民公报》首席记者曹觉民、《武汉日报》社长王亚明、《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等也出席了大会。参加会议的来宾有党中宣部部长邵力子、监察院院长于佑任、新闻界人士张季鸾等、文化界人士郭沫若及沈钧儒等,以及苏联塔斯社的罗果夫、美国合众社的爱博斯坦、美国女作家史默特莱等国民国际友人。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宣言》,并制定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章》。"青记"的基本宗旨是爱国、进步、责任、担当。"青记"一大,吹响了新闻战线的集结号,中国进步记者用笔作枪,唤起民众投身抗日救亡,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战火无情,"青记"有爱,广大"青记"会员无畏枪林弹雨,始终奔赴在抗日战争第一线采访,甚至乔装改扮后深入敌占城市、乡村收集日寇情报。正是战地记者真实详尽的记录、质朴无华的书写,感染和激励着中国军民众志成城、昂扬斗志,"为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留下了永远的镜头和珍贵史料"。
1938年2月中旬,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与"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先后调集8个师团又3个独立混成旅团,并配属第1、第3及第4三个飞行团及化学部队,共约30万人,为打通津浦线、连通南北两战场,进而切断陇海路,威胁平汉路侧冀,以作为进攻武汉的准备,对位于黄河、淮河之间,地据苏、鲁、豫、皖四省要冲,为津浦、陇海西铁路的重要枢,有向四面转用兵力的交通条件,且足南京失守后中国军队在战略上保卫军事指挥中心武汉的重要屏障及前进基地之徐州势在必得。为此,日中双方于1938年3月中旬至6月中旬,以徐州为中心的苏北、鲁南、皖北、豫东广太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日方称徐蚌会战,中方称徐州会战。1938年2月"华北方面军"所属部队及"上海派遣军"所属部队分别向皖北、鲁南及苏北推进,徐州会战序幕战开始。徐州会战分为会战前期作战即台儿庄大战与会战后期作战即"徐州突围战"。而"台儿庄大战"又分为滕县地区作战、临沂地区作战及台儿庄保卫战。徐州突围战,则分为徐州外围作战及豫东地区作战。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战地记者纪念馆照片一)
鉴于第三军1937年8月在平汉铁路北段与日军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土肥原第14师团、矶谷第10师团作战时,曹觉民多次截获或破译日军的机密情,军委会又特拟派遣曹觉民以战地记者身份支援第五战区负责对日谍报工作,参戎军机,支援徐州会战。
1938年4月15日,面对徐州市区日机连连轰炸,范长江、陆诒、曹觉民等青年记者在云龙山的树林中开座谈会,大家敞开思想交流。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照片二,中间这位为曹觉民)
1938年4月30日上午九时,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徐州分会筹备会在云龙山下一家风凉的茶楼上召开。参加这个战地座谈会的"青记"徐州分会战地记者成员有石宝瑚(重庆新蜀报),曹觉民(重庆国民公报),范长江、高元礼(大公报),陆诒、戈矛(新华日报),张剑心(扫荡报),顾延鹏(新生中华杂志社),俞创硕(良友杂志社),汪止豪、洪雪村(动员时报)等记者。
1938年5月初,中国青年记者学会成员陆诒、范长江、曹觉民、戈矛、高元礼、汪志豪、洪雪邨、石宝瑚、张剑心、顾廷鹏、俞创硕、汪志豪、龙炎川、盛成等十三文友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徐州发起成立了第五战区"青记"分会,即"青记"徐州分会正式成立。
曹觉民先后奔走于滕县王铭章所部第122师、临沂张自忠第59军,以及孙连仲所部第二集团军台儿庄附近之黄樵松第27师、张金照第30师及禹王山第60军前沿阵地,侦察敌情、采访前线官兵、拍摄我军英勇作战战斗场面以及日军烧毁村庄、屠杀军民现场,第一时间撰写战地通讯,向《国民公报》报道我军英勇作战战报及揭露日军暴行;一方面晚上参加所随军或师指挥部参谋会议,并帮助破译第五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十师团的机密电文,为台儿庄大战的胜利、为揭露日军暴行,作出了重大贡献。曹觉民随部队突出日军重围后,奉命经武汉返回第三军。
(五)访问延安,视察河防
1938年8月27日,曹觉民奉命以《国民公报》社特派员身份考察、访问延安及陕甘宁千里河防。非八路军、中共中央及陕甘宁边区政府内部军政人员进入延安,需要办理特别通行证及严格的政治审查手续,《国民公报》社为曹觉民办理了赴延采访核准书,并电请西安行营联络八路军驻西安行营办事处办理了特别通行证,并由八路军办事处安排安保接送事宜落实后,于8月29日,曹觉民抵达延安,毛泽东、林伯渠在延安接见了曹觉民,并举行了"欢迎战地记者晚会"。曹觉民着重考察了延安中共中央机关,边区政府、边区学校及延安监狱等单位。曹觉民在延安着重介绍了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在娘子关、太行山及中条山与八路军合作抗战的细节,以及战地记者同志们在台儿庄大战与徐州突围中的情况。
(*曹觉民在八路军留守兵团河防指挥部所拍照片)
8月31日曹觉民访问陕甘宁八路军留守兵团,中午到达前线总指挥部,司令员肖劲光、参谋长曹里怀都站在司令部门口握手迎接,三人就如何防范日军渡河西侵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肖劲光知道曹里怀与曹觉民既是堂兄弟又是老同学,特意让曹里怀陪同曹觉民到河防前线视察访问,曹觉民看到河防前线官兵士气高昂,连忙称赞说:"树邦兄弟治军有方,千里河防固若金汤"!曹里怀回敬说道:“觉民兄文光射斗,爱国爱民,军中榜样!西安一别,正好一年有余,兄长一切安好?"曹觉民接着说:"抗日救亡,任重道远,敌强我弱,时久弥坚。战事吃紧,公务缠身,身无定所,我已经半年没有写信给家里了,真不知千里之外的家人近况如何啊"。曹觉民骑在马上手指河东,对曹里怀说:"我第三军现扼守中条山,几乎天天与日军交战,华北日军有南犯西侵企图;若获日军情报,务必互相通报为要"。当晚,曹里怀留曹觉民在军营过夜,曹觉民向曹里怀介绍了台儿庄大战及徐州突围情况,两人彻夜交谈。
(六)扼守中条,保豫陕川
1938年10月,曹觉民随所部第三军挺进中条山建立抗日根据地,拒敌西侵南犯,保卫豫陕川,保卫中原、保卫大西北、保卫大西南,粉碎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南北对进合围武汉”及“占领潼关直指中国抗战大后方陕川并压迫陪都重庆”之战略意图,至1941年4月参与指挥了中条山保卫战13次战役。 1939年2月升任第五集团军军法处長(上校);同年12月,日军第37师团主力与第41师团一部,在特种部队配合下,乘中条山调整部署、防广兵薄之际,以闪电战术发动中条山小岭战役,军法处长曹觉民、代理军长寸性奇等亲自上前线指挥督战,三军将士勇猛厮杀,血战九昼夜,小岭阵地失而复得,击毙日军大队长江岛,联队长重松受重伤,毙伤日军3000余人。
自1938年10月至1941年5月,在扼守中条山三年多时间里,曹觉民数次查出日军奸细,捣毁敌特窝点,截获日军机密情报,誉称中条山谍报王。
1941年5月7日,曹觉民参加中条山会战,与敌井关仞第36师团、安达廿三第37师团、附若松平独立混成旅第16旅团、飞行侦查第83战队、轻轰炸第90战队、独立战斗第10中队及伪军第24师一部等激战数日后粮弹援绝,5月12日晚,在垣曲突围战斗中跳崖负伤,次日为当地百姓(一白发牧羊老爷)所救,藏于山洞疗伤,后在日军南北往返梳篦式反复扫荡中被俘。被俘后他与敌周旋,斗智斗勇,利诱不降,威武不屈。中条山会战,第三军歼敌旅团长、联队长六人及其以下一万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