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雄报道
四野诞生记:三驾马车(林罗刘)及骨干部队
2022-06-17 14:24:50
来源:四野子弟
作者:柳建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编者 文章摘自《纵横天下: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作者:柳建伟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标题为编者自拟。
    分享信息,分享观点,只为了一起缅怀先人,铭记历史,启发思维。
    历史不遗忘,青春不散场。

    1945年8月9日。远东战场。

    苏联红军后贝加尔军区,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太平洋舰队和黑龙江区舰队,编组十一个合成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一个骑兵机械化集群、三个空军集团军、三个防空集团军,总兵力150多万,大炮26000多门,坦克5500辆,飞机3800架,舰艇500艘,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同时攻入中国东北境内。盘踞中国东北多年的日本关东军,一向以骁勇善战而名满天下,但此时已经成为强弩之末。日军在苏联红军的毁灭性打击下迅速崩溃。

    不可一世的武士们迎来了最后的黄昏。骄傲的太阳旗向黑土地纷纷坠落。

    西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率后贝加尔方面军主力由蒙古东部突出部出击,横穿沙漠,越过大兴安岭,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8月19日,方面军主力前锋进抵长春、沈阳近郊,左翼攻占了齐齐哈尔,右翼进抵张北、承德、赤峰等地,切断了东北与华北日军的联系。

    东路,麦列茨科夫元帅率远东第一方面军与关东军主力交战。日军负隅顽抗,无奈军力对比悬殊,第一线阵地迅速崩溃。双方装甲部队刚一接触,胜负便成定局。日军的坦克装甲极薄,高射机枪一扫,坦克的装甲便像马蜂窝似的,全是窟窿眼儿。相反,苏军坦克的装甲十分坚固,连炮弹都无法洞穿。8月17日,苏军攻占勃利、图们,8月19日攻占敦化、汪清。

    北路,普尔卡耶夫大将率远东第二方面军强渡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主力在黑龙江区舰队配合下,沿松花江南下;右翼攻占瑷珲城后,向嫩江前进;左翼逼近宝清。8月19日,北路苏军连克佳木斯、依壮后,逼近哈尔滨、北安、齐齐哈尔。

    8月19日,苏军伞兵部队在哈尔滨、长春、沈阳三大城市空降。

    8月20日,苏军伞兵部队同时在双辽、辽源、延吉、吉林、大连、旅顺、平壤、元山、咸兴等城市空降。东路和西路苏军在哈尔滨、长春、沈阳胜利会师。

    8月31日,苏军解放东北全境。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和苏军即将回国,使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出现了权力真空。当时,东北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钢铁产量占全国百分之90,煤炭占百分之60,发电量占百分之40,而且拥有全国最大的兵工厂和最大的产粮区。

    东北的战略地位,注定了它将会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

    1945年9月14日,延安王家坪。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下午1点准时召开。会议由刘少奇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朱德、陈云、彭真、彭德怀、叶剑英、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已经于8月28日,乘飞机抵达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中央的工作暂时由刘少奇负责。

    刘少奇正在谈论东北的战略地位,这时一位干练壮实的汉子走进窑洞。汉子站在门口扫视了一下会场,满嘴油光发亮。刘少奇立即停止发言,几步跨过去,拉着汉子的手对大家说:

    “这位就是我们第一批出关的先锋官,曾克林同志。”

    会场立即响起一阵掌声。

    “先锋官,过来坐。”彭德怀站起身热情招呼道。

    曾克林在彭德怀的身边坐下。朱德见他嘴里还在嚼着什么,于是说:

    “到家啦,饭可要吃饱哟。”

    “吃饱了,吃饱了……”曾克林连忙起身回答道。

    “现在请曾克林同志谈谈他们出关的情况,和目前东北的现状。”少奇望着曾克林说,“越详细越好。”

    曾克林挺着腰板开始汇报他们出关的情况。他刚一开口,朱德挥着蒲扇说:

    “坐下讲嘛,你刚坐飞机还不嫌累呀,哈哈……”

    曾克林说:“谢谢老总。我们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接到向辽宁、吉林进发的命令后,于8月16日出发,由我和分区副政委唐凯率领,共4000人……”

    曾克林向中央详细汇报了他们配合苏军,解放东北部分地区的经过。

    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部队,在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和副政委唐凯率领下,由抚宁台头营地出发,经石门寨、绥中、锦州直奔沈阳。部队在进军途中不断受到日伪军队的袭击。当时大雨连绵,沿途河流洪水暴涨,道路泥泞。为了加快进军东北的速度,部队在解决了石门寨、九门口等地伪军之后,决定迂回山海关,于8月28日到达绥口。8月29日夜,部队得到一个消息,说苏军一个分队正从赤峰方向开来。曾克林与唐凯十分高兴,立即做好迎接准备。

    8月30日上午9时,苏军分队乘五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远远驶来。曾克林命令由号手组成的临时军乐队一齐吹奏,部队分列在公路两旁,准备迎接。

    苏军一见这些没穿军装,又没军衔的人,误以为是日伪杂牌部队或是武装匪徒,个个端着冲锋枪,神情极为紧张。

    车队停下后,唐凯朝吉普车走去,对车上的苏军上校说:“我们是八路军,共产党的部队,前来迎接你们。”

    苏军上校和身旁的少校对视了一下,两人耸肩、摊手、直摇头。唐凯急中生智,将衣袖朝上卷起,露出两只结实的胳膊。他指着左臂上的五角星和右臂上的镰刀锤子的图案,比划着说:“共产党,毛泽东的红军。”

    苏军上校见唐凯手臂上的刺纹后,终于明白了,他转身对苏军少校说:“毛泽东!毛泽东!”

    少校跳下吉普车,对卡车上端枪瞄准的苏军振臂一呼:“毛泽东乌拉!”

    苏军士兵愣了一阵,然后齐声欢呼起来。唐凯也领着中国士兵高呼:“斯大林万岁!”

    中苏两军会师后,曾克林见苏军的汽车后面拖着大口径火炮,于是与唐凯商量,决定回师山海关,杀敌人一个回马枪。

    9月1日拂晓,曾克林部在苏军配合下,一举攻克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要塞,从而为后续出关部队扫清了一大障碍。

    16分区部队攻克山海关后,于9月3日乘火车由山海关向东北进发。9月4日到达锦州,经苏军同意,部队留下一千人接管伪政权,主力继续北上向沈阳挺进。

    16分区部队占领沈阳后,经与苏军协商,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沈阳卫戍司令部,曾克林任司令员,唐凯任政委。沈阳的局面十分复杂,日伪残余势力活动猖獗,国民党派去的特务带着重庆方面的委任状大肆收编伪警武装。苏军方面由于受《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牵制和美、英方面的外交压力,与曾克林部多次发生冲突。为了获得中央对东北工作的指示和协调与苏军的行动,曾克林要求乘苏军飞机去延安请示。苏军也急于想找中共领导人交谈,于是,苏军派卫斯别夫上校、翻译官谢德明中校与曾克林同机飞往延安。

    曾克林讲完后,捧着茶缸望着在坐的各位中央首长。

    “部队发展情况怎么样?”叶剑英询问道。

    “非常迅速!”曾克林说,“我们一到沈阳就与抗联冯仲云取得了联系,抗联的同志利用广播电台传播了八路军接管沈阳的消息,并宣传我党政策。我党潜伏的地下党员和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纷纷前来接关系。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使我们得以迅速解除了大批敌伪势力的武装。目前,部队已扩大到三万多人。”

    “三万多人!”任弼时惊道,“不到一个月,就扩了八九倍。”

    “我们这着棋真是走得太妙了。”张闻天望着刘少奇笑道。

    “武器装备和后勤供应情况如何?”刘少奇询问道。

    “我们接管了大量仓库,军火、粮食、被褥什么都有……”曾克林兴奋地说。

    “东北的局面可能会复杂起来。”刘少奇道,“蒋介石虽然慢了一步,但是他有美国老板撑腰,飞机、轮船比我们的‘11号’快。我们必须赶在他们的前面,先调十万大军和干部进去。如果不能独霸东北,也要牢牢控制和巩固我们在东北的主动权……”

    会议从14日下午一直开到了15日凌晨。中央决定由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组成东北中央局,立即赴东北开展工作。

    1945年9月15日清晨,一架道格拉斯式双引擎飞机从延安东关机场起飞,机上坐着东北局书记彭真和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曾克林,以及苏军上校卫斯别夫、中校翻译谢德明等。

    此时,十万大军和干部正从山东、苏北、华北、陕北等根据地出发,长途跋涉,奔赴一个“有枪有粮,楼房电灯”的“新乐园”。他们翻山越岭,跨海渡河,一路风,一程雨,行军路线被敌情和地形扭得曲里拐弯,他们忽东忽西,忽南忽北,但大方向一致——东北!东北!

    现在,四野的第一批准备出关的高级将领们,正在士兵们的头顶高高飞行。他们本来可以飞越关隘,脚不着地就能舒舒服服到达目的地沈阳,也许是老天爷故意作弄,非得举行一个出关仪式不可,飞机在空中突然发生故障。

    惊慌失措的苏军飞行员摆弄着操纵杆,飞机剧烈颠簸,无法控制。中校翻译谢德林拍着舱门大叫:迫降!迫降!

    由于机声隆隆,又隔着一道舱门,谢德林望着驾驶室里的飞行员急得脸色雪白。彭真和陈云从瞌睡中惊醒,舱中的所有人都非常紧张。

    飞行员终于清醒过来,决定在山海关机场紧急降落。飞机在跑道的中段落下,巨大惯性使飞机迅速冲出跑道,一头栽进稻田里。机尾高高翘起,机身呈垂直状态。

    舱中乱成一团,大家被撞得晕头转向。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受了轻伤,彭真也受了脑震荡,最惨的是叶季壮,腿被翻倒的油桶和无线电器材压住了,被撞成了重伤。惟有陈云最幸运,飞机的舱门被撞开时,把他一下子推进了驾驶室,反而一点伤都没有。

    驻守山海关机场的苏军,迅速赶来,将叶季壮首先抬出机舱,放在平地上躺下,然后将彭真等人一一救出。

    冀东行署主任朱其文带一个班及时赶到,中央首长的狼狈情况使他大吃一惊,他立即将彭真等人接进城,安慰了一番。第二天,朱其文专门派了一列火车,送身负轻伤和重任的彭真等人奔赴沈阳。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彭真、陈云等抵达沈阳,住进了张作霖的大帅府,开始指挥各路大军出关接收东北主权的工作。

    彭真抵达沈阳的第二天,中央为了进一步加强东北局的领导力量,决定派李富春、林彪、罗荣桓、张闻天、高岗赴东北工作。

    林彪、萧劲光、江华、邓华、李天佑、聂鹤亭等人原定去山东根据地工作,他们于8月24日乘一架美国运输机,由延安飞抵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一下飞机,林彪一行改骑马匹立即往山东赶路。

    9月19日,林彪一行到达河南濮阳,突然接到党中央“万万火急”电报,命令他们立即转道奔赴东北。林彪接到电报后,让人念了一遍,大家议论纷纷。那是在一所农家小院里,林彪二话没说,将战马牵出院子,跨上马,独自朝前走去。萧劲光等人见状,立即上马赶了上去。

    林彪一向沉默寡言,架子也大,不与任何人开玩笑。部下对他一向十分敬畏,谁都不知道他脑子里在琢磨什么?谁都不敢与他“思想交流”或“感情沟通”。

    林彪永远是个“谜”一样的人物。

    林彪的马出了村子,他前面的路有两条,一条向东,一条向北。林彪选择了后一条。

    部下们见状,心里有谱了,纷纷催马向北拥去,将他们的“首长”裹在了队伍中央。不久,天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泞。由于没备雨具,个个像落汤鸡,淋得浑身上下没一根干纱,风一吹阴冷阴冷的。

    邓华等人突然在雨中讲起了笑话,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说:

    “下雨并不是坏事呀,我们无非是洗个澡,可是蒋介石的飞机怕下雨哟。”

    “对呀,雨天给我们争取了时间,是老天助我们八路喽!”一个干部道。

    随行人员开始附和道:“下吧!越大越好,一直下到俺们到东北才好啦!”

    大家正在嘻笑,突然听到林彪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嘻笑声戛然而止,大家面面相觑,都十分尴尬。

    是呀!蒋介石的飞机怕雨淋,体弱多病的林彪也怕雨淋。

    平型关战役,使林彪名扬天下,成了抗战名将。谁料林彪刚露一手,就退出了抗日,还差点丧命。平型关战役缴获了大量日军后勤物资,林彪本人分得的战利品是一件黄色军呢大衣。

    1938年3月2日晚上,林彪穿着那件大衣骑着马经过晋军阎锡山的防区,晋军哨兵误以为是日本鬼子,端枪瞄得准准的,狠狠一扣扳机,林彪中弹落马。子弹从胸部穿过,伤了脊神经,伤势非常严重。党中央为了挽救林彪的生命,派飞机将他送往苏联治疗,一去就是整整五年。

    林彪的命保住了,但体质却一落千丈。从外貌上看有点弱不禁风。

    雨已经住了,前面就是平汉铁路。有一座碉堡,不知敌人撤退了没有。林彪命令扔掉马车,一律骑马,快速通过铁路。

    碉堡里还真有敌人,马队过铁路时双方开枪射击。冲过铁路是一片花生地,马夫中弹受伤。

    10月上旬,林彪一行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山海关,他没来得及举行一个出关仪式,便乘火车匆匆奔赴沈阳,正式就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

    林彪、彭真率领的这支“杂牌”部队,就是四野的前身。

    林彪到达沈阳后,黄克诚率新四军第3师三万多人浩浩荡荡开到了山海关。黄克诚部是当时出关争夺东北的主力,他们从苏北根据地出发,全凭两条腿,行程近万里。从苏北走到东北,从穿单衣走到穿棉衣。

    林彪带领精干指挥机构从沈阳赶到山海关,指挥黄克诚部进入东北。

    此时,四野的另一位“统帅”——罗荣桓,也在山东接到立即赴东北的命令。

    罗荣桓早在抗战期间就得了重病,经常尿血,有时还伴有高烧,由于当时敌我双方斗争十分激烈,加上罗荣桓肩负着山东党、政、军最高首长的重任,一直没有得到治疗。抗战胜利后,中央决定让林彪到山东接替罗荣桓。中途,林彪接到“万万火急”电报转赴东北。罗荣恒也接到中央让他率山东主力赴东北的命令,山东的工作由陈毅接管。当时陈毅尚在从太行山赴山东的途中,山东大反攻正在进行,罗荣桓在临沂前线指挥作战,一时无法抽身去东北。

    10月24日,罗荣桓接到中央来电,要他“率轻便机关,日内去东北”。罗荣桓夫妇、奥地利医生罗生特和一个卫生员合乘一辆小汽车,从临沂出发。

    汽车行到诸城,由于公路被敌人破坏了,只好步行。此时,罗荣桓病情加重,不能骑马,警卫战士用担架抬着他走。

    11月5日,罗荣桓一行到达龙口,码头上到处是准备渡海的部队。他望着自己心爱的战马对许世友说:

    “这匹马陪伴我多年啦,送给你吧!”

    许世友见罗荣桓动了感情,他知道罗荣桓不仅仅是依恋战马,更重要的是舍不得他亲手创建的山东根据地。当时山东的武装力量是我军中最强大的。

    许世友将腰间的手枪解下来,双手托着,回赠给罗荣桓。

    罗荣桓一行乘船渡海,原计划在大连登陆,乘火车抵沈阳,但船驶近旅顺时,遇到苏联军舰拦截。罗荣桓说明自己的身份,苏军舰长怀疑说:

    “你是八路军山东军区的司令员?”

    为了消除苏军舰长的怀疑,罗荣桓从皮包里取出一张照片交给舰长。舰长接过照片一看,认出了毛泽东,又认出了罗荣桓,立即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说:

    “司令员同志,请原谅。你们可以在旅顺、大连以外的任何港口登陆。”

    罗荣桓于11月6日,在貔子窝登陆,正式上了东北的土地。

    从山东根据地开往东北的部队,共达6万多人。这支部队以后成为四野的基本骨干力量。

    罗荣桓到达东北的同时,国、共双方终于为争夺东北交火了。

    1945年11月11日深夜。冀东八路军第19旅,白天与国民党第13军激战了十几个小时,晚上派小部队偷袭国民党宿营地。

    13军89师一个连的国军,正在秦榆公路沙河西岸一个村庄里宿营。八路军小分队干掉哨兵后,悄悄潜入村里。国军官兵白天进攻山海关受挫,睡梦里还见八路军的刺刀在晃,突然,手榴弹响成一片,十几分钟,一个连全部报销了,惟独连长命大,只身逃走。

    小分队乘胜深入13军阵地,胡乱放一顿枪就跑了。这下可热闹了。引起13军的89师与54师发生激战,内部混战了一整夜。到天亮一查没发现一个八路,双方自相残杀,死了不少人。

    89师师长万宅仁领着那位逃回去的连长见军长石觉。连长为了开脱罪责,竟谎报军情,说:

    “共军火力太猛了,几分钟就将村子里的房屋、工事全轰平了,俺全连都被炮弹炸死啦!”

    石觉一听怔了半天,自言自语地说:

    “传言共军接收了日本关东军的新式武器,难道是真的?”

    “军座,为了避免共军炮火杀伤,我建议部队宿营一律离开村庄,作战阵地以散兵坑为主。”万宅仁道。

    “行,就按你说的办。”石觉一面吩咐部队防止八路炮火袭击,一面将上述情况向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汇报。

    杜聿明是何等人?国军中屈指可数的名将,昆仑关一战,饮誉天下,成了大名鼎鼎的抗战英雄。

    “我得到的情报恰恰相反,山海关共军武器破烂,没有炮火!”杜聿明在电话里朝石觉吼道。

    11月13日早晨,杜聿明集合13军团以上军官,让那位连长带路,亲临战场考察。

    “哪一个村庄被共军摧毁了?”杜聿明问那位连长。

    连长先说北头一个,进村一看,所有的房屋都好好的。又说是中间那一个。杜聿明进村问一位老农民:

    “前天晚上这里打仗了吗?”

    “打啦,打得好厉害呀!”老农民说:“八路军一来就把村子包围了,你们老总被手榴弹炸惨啦,其余的人都缴枪了。八路军可厉害啦,从前日本鬼子大炮机关枪都打不过他们。”

    “八路军打炮了吗?”杜聿明问。

    “朝东边墙上打了几炮。”老农民朝东一指。

    杜聿明一看,原来是手榴弹的痕迹。

    11月15日上午,杜聿明亲自指挥13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进攻山海关。

    山海关守军八千多人,顽强抵抗三万多优势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战斗一直进行到16日夜,守军奉命主动撤出山海关。

    11月17日,国民党13军进占山海关。

    11月18日,13军进攻绥中,结果是一座空城。

    11月22日,13军与52军相继占领兴城、绵西、葫芦岛。

    11月24日,13军与52军主力向锦州推进,26日晨占领锦州。

    杜聿明指挥两个军的兵力,从山海关一直打到锦州,我军且战且退,双方几乎没有发生大的战斗。

    林彪从沈阳带领轻便指挥机关匆匆赶到锦州附近,黄克诚部、梁兴初部等都离他的指挥所不远,却无法调动兵力。原来电报密码不统一,只能听到收报机嘀、嘀、嘀响个不停,就是不知什么意思。因为,各部队从苏北、山东、冀热辽等根据地涌向东北,保持着原来的通讯方式,都能向党中央汇报,却不能横向沟通。

    在延安的毛泽东望着军用地图上敌我双方态势干着急。

    和毛泽东同样着急的是东北战场上的主将:林彪、黄克诚、梁兴初、李运昌等。

    林彪着急的是指挥不灵,通讯不畅,部队无法协同。

    黄克诚着急的是“七无”——无党(组织)、无群众(支持)、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等。

    梁兴初、杨国夫等将领着急的是没有枪支弹药。他们从老根据地出发时,奉上级之命将武器留下,赤手空拳到东北来接收日本鬼子留下的新式装备。先头出关的部队也说到处都有日本的军火仓库,可到了东北,苏军一翻脸,仓库里的军火不能动。害得梁兴初等部队两手空空,还要打仗。

    李运昌、曾克林着急的是控制不住迅速膨胀起来的新部队。他们最先出关的部队是“暴发户”,打开日军仓库就什么都有了。有了梧桐树,不愁没凤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仅两个月,就扩军十几倍。新编的部队成分复杂,国民党军队一开到,纷纷哗变,投靠了正统的“中央军”。李运昌部短期内就叛变、逃散了四万多人,周保中部在敦化有八个大队,就有七个大队叛变投敌,只剩下一个朝鲜大队。

    这些着急的将领都在向中央诉苦,要求休整,避免作战。

    东北的局势迅速恶化,优势已经丧失。那条蓝色的箭头仍在向北迅猛发展。党中央根据东北敌我现状,及时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

    12月23日,杜聿明指挥52军两个师,冒着鹅毛大雪由沟帮子向北镇、黑山进攻,当天攻占北镇,次日攻占黑山。

    12月28日,13军及195师,攻占义县,30日攻占阜新。1946年1月4日攻占北票,5日攻占朝阳。

    1946年1月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中央军委任命林彪为总司令,彭真为政治委员。将军队分为野战军和地方军,建立了北满、南满、东满、西满4个军区。同时,中央批准罗荣桓赴朝鲜的苏军医院治病。

    杜聿明挥师打到阜新也病了,症状与罗荣桓差不多,腰腿痛疼不能支持。杜聿明从前线返回锦州,经医院检查,肾出了问题。罗荣桓躺在朝鲜苏军医院时,杜聿明也躺进了锦州医院。二人都忍着腰疼,密切关注着前线的战争。

    1946年2月13日,率领部队一路后撤的林彪,终于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战机。

    国民党13军266团全部、265团一个营及师属山炮连孤军冒进,脱离其主力达一日行程以上。

    林彪立即命令山东1师和新四军3师第7旅,共七个团的兵力,将敌军突然包围于秀水河子地区。

    2月13日黄昏,战斗正式打响。林彪命令炮兵轰击秀水河东南及以北高地,将敌火力压制住,然后命令步兵攻击。敌人连日来长驱直入,以为我军毫无战斗力,因此采取坚守防御,自以为凭借美式装备,优势火力,一定能稳住阵脚。

    敌我两方逐巷争夺,战斗持续到次日2时。我军潮水般的攻势一波强似一波。国民党军第一次见到如此不要命的军队,渐渐乱了阵脚,除一部龟缩于后街西北角掩护,大部向西突围。

    突围之敌刚出村子,又陷于我军的重围。村外平地无险可倚,抵抗了一阵,见大势已去,只好缴枪投降。

    2月14日清晨,战斗结束。

    此次战斗,毙敌500名,俘副团长以下900名,缴获山炮38门,枪支1000余支。

    东北民主联军方面伤亡团长以下771名。

    杜聿明在病床上得知13军89师一个整团被歼,深感兵力薄弱,想以两个军接收东北是不可能的。于是连夜向蒋介石发电,申述共军兵力强大,非火速增兵东北不可。

    2月18日,杜聿明乘专机飞往北平治病。与此同时,蒋介石在美国第七舰队的支援下,从上海、广州、越南等地将新编第6军、新1军、第71军、第60军、第93军运往秦皇岛。

    平壤苏军医院经过确诊,认为罗荣桓患了肾癌,由于医疗设备不足,无法动手术。院方建议罗荣桓尽快去莫斯科治疗。

    1946年2月23日,罗荣桓从平壤转到大连暂时休养。大连、旅顺当时为苏军占领区。

    有一天,罗荣桓正躺在床上看书,突然闯进来一位穿苏军制服的少校军官。罗荣桓抬头一看,发现此人是中国人,而且面熟。

    “你认不出我来了吧!”来人将军帽脱下,满面兴奋之色。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深藏功名66年!离世后,子女才真正认识他……
·下一篇:无
·中红网:刘煜滨等四野革命后代考察位于北京宋庄的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组图)
·特稿:刘煜滨等四野革命后代考察位于北京宋庄的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组图)
·四野解放海南革命后代重踏红色沃土(组图)
·萧海平:新春慰问海南四野老战士(组图)
·特稿:新春慰问海南四野老战士(组图)
·中红头条:四野后代在京庆祝建党百年暨国庆联谊会活动(组图)
·杨扶南、田伟:四野后代在京庆祝建党百年暨国庆联谊会活动(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在京庆祝建党百年暨国庆联谊会活动(组图)
·第四野战军11位二任军长,仅有1位上将,梁兴初的身份最特殊(组图)
·张俊杰:李勇雷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已故老兵父亲李信的故事(组图)
人民英雄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英雄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人民英雄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民英雄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