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粟裕,极善谋略,奇兵至处,所向披糜,戎马一生,功勋卓著,无愧一代名将。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常令西方军事史家惊叹,赞誉其为“中国的拿破仑”。不管此论是否精当,仍可谓有依有据,如人们津津乐道的黄桥决战(1940年10月),苏中七战七捷(1946年7月8日)、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实际上,粟裕将军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早在其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的战斗经历,是他走向辉煌的开始。
深入敌后 勇作先锋
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集结皖南岩寺后,随即组织先遣支队,作为大军的开路先锋,先行开赴苏南作战略侦察。面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仓皇后退,人少枪劣的新四军要执意进军敌后,困难可以想见,人们善意的担心是有根据的,一是人数少,区区500人的先遣队,在敌人心腹之地活动,能行?二是队伍散,临时从各支队抽调来,多年分散作战,迫切需要整顿,统一思想认识,达到步调一致;三是缺乏经验,到不熟悉的平原水网地带作战,失去了多年的靠“山”;四是敌人异常强大,且不熟悉……,困难、危险比比皆是,谁有把握,谁有勇气和信心率领这500人去完成那艰巨的任务?军部领导考虑再三,决定让粟裕担任先遣支队的司令,充当全军进入敌后的“先锋官”。粟裕挺身遵命,欣然接受了这负重担,他把执行这一任务看作是1934年红军先遣北上抗日工作的继续,怀着完成方志敏、寻淮洲等同志未竞之业的壮志,知难而进。
他一接任,就立即投身到组建工作中,和负责组建工作的陈毅开始了愉快的合作。胸怀坦荡,待人至诚的陈毅摒除一己之私,把自己身边最得力的工作人员调到先遣支队。当陈毅把身边侦察参谋张铚秀等调到先遣支队司令部,粟裕紧握张铚秀的手,满含深情地说:“陈毅同志把强兵能将都调来给我了!”1938年4月28日上午,先遣支队在粟裕率领下,开始向苏南敌后进发。5月11日到达南陵县城。第二天就要进入敌占区,粟裕召集全体同志进行动员,他围绕挺进苏南,至敌后发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的主题,精辟地分析了抗战的形势;敌、我、友各方的基本情况,说明我先遣支队完全有条件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经粟裕宣传动员,先遣支队逐步统一了认识。当晚,粟裕派侦察参谋张铚秀带5名战士出发,侦察支队即将经过的青弋江、宣芜铁路、东门渡等处的敌情。在情况明了后,粟裕率队出发了,沿涂随时向大家传授着军事斗争知识,在经过宣芜铁路封锁线时,粟裕告诉大家,过铁路有可能遇到敌人的铁甲车,夜间铁甲车上的探照灯很亮,照得四周如同白天,如果碰到铁甲车,就地卧倒不要动,这样它就看不见我们,在铁路边,粟裕问张铚秀道:“张参谋,敌铁甲车开来,在比较远的地方能发现吗?”答曰:“不知道怎么发现”。粟裕便蹲下去用耳朵贴在铁轨上,用手轻轻抚摸着铁轨,说:“这样做,如果有铁甲车,你在较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铁轨传来的声响。”
5月13日,先遣支队通过宣芜铁路封锁线抵达黄池镇河南街,受到土匪武装余宗臣部的阻拦,不能北渡。刚刚解决余宗臣问题,又碰到朱永祥、陈德功等部的留难与阻碍,直到19日,才好不容易进入江南战区。当时的苏皖边敌占区,日伪“在各方面都处在一种暂时的优势”,他们占据了重要的城镇,控制了水陆交通和运输工具,汉奸密探遍布,群众情绪低落,粟裕深知先遣队的主要任务是侦察,从进入敌后之日起,粟裕即将当地情况和部队行动电报军部,在第一、二支队出发挺进敌后之前,他还亲笔写了一个综合报告,派专人送回军部,报告对日、伪军和国民党溃军情况,以及地形特点、群众条件等都作了详尽的分析,为新四军主力部队挺进敌后提供了可靠信息。更重要的是,粟裕还以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发动群众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