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崖立马君试看——浅谈叶挺军长对新四军创建贡献 |
2008-06-16 16:41:42 |
|
作者:甘桐文 |
浏览次数: |
|
|
|
|
叶挺的身份确实十分特殊,尽管当时他不是我党党员,但他拥护我党的抗战方针,愿意接受我党的领导,而且过去曾是我党党员并参与领导了南昌与广州起义;另一方面,叶挺与国民党许多军政要员有密切的关系,如陈诚、顾祝同等都与他有同学关系,这给他开展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方便。这样一来,在新四军创建阶段叶挺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第一、奔走呼号,全力筹款。新四军初创阶段军费十分紧张,我方预算各种费用每月需16.6万元,而国民党方面批准的只有6.5万元,比我方预算整整少了10万。怎么办?周恩来出面与国民党当局多次谈判,但还是“交涉困难”(1938年1月5日周恩来至中央电),迟迟得不到解决。面对这种情况,叶挺和周恩来商定:由周恩来等利用各种机会,向何应钦交涉;由叶挺向陈诚及顾祝同做工作,请他们从旁说话。叶挺通过给陈诚和顾祝同写信,以及在武汉和到屯溪跟他们面谈,国民党方面终于有了一定的表示,将经费由6.5万元增加到9万元。周恩来、叶剑英在致延安的电报中说:“叶挺来电,军费增加”,1939年10月叶挺又到重庆向蒋介石交涉,1940年春节后,国民党军委会认可了新四军六支队的番号,并将经费增加到每月13万千元。这之后,叶挺还多次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进行筹款,使新四军的军费有了一定的保障。
第二、 广开渠道,购置武器。新四军初建时期,武器装备即缺乏又粗劣,国民党除拒绝提供一定的装备外,同时还百般刁难和克扣。在这种情况下,叶挺一是主张在作战中夺取敌人武器武装自己。二是亲自四处奔波,请求国内外广大华侨的支援。他不仅把岳父母要他管理的养老金全部拿出购买武器外,还于1938年1月15日飞赴香港,筹集款项购置大量的武器。叶挺夫人李秀文在押运这一批武器途经上饶时,竟遭到顾祝同无理扣押。叶挺得知后,即赶到上饶与顾交涉,由于叶挺军长的据理力争,顾祝同不得不如数归还。随后又在广州通过第七战区司令官余汉谋和广东当局的其他老熟人,搞到了一些军械物资。新四军军部移至皖南后,叶挺一方面提意见、写呈文继续要求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提供一些枪支,另一方面按照红军根据地自力更生修造武器的经验,请来一些粗通检修机械的工人师傅,买来一些工具材料,建立自己的修械所,后来更进一步发展为新四军军部兵工厂。这里除了能制造简单的枪械外,还能生产铁雷、石雷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敌后武器弹药的不足。
第三、积极活动,筹建军部。在向党中央请示新四军的组建工作后,叶挺即在武汉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长何应钦就新四军编组问题进行磋商,遭到国民党多方面的刁难和阻挠。自1937年11月起,叶挺即在武汉开展筹建新四军军部的工作。他跟项英一起对部队、机关编组和领导骨干的配备进行了研究。12月25日下午,叶挺召集了已到武汉的新四军干部开会,会上叶挺报告了当前形势及新四军面临的主要任务,鼓励大家团结奋斗,做好各项工作。这是新四军军部机关的第一次会议,实际上是军部机关成立的会议。这以后,叶挺全力进行组建新四军的工作。
三、 开展战前练兵,提高部队素质
新四军成立后,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多年游击生活使部队自由散漫成性,许多人对严格纪律感到不适应;原本是以崇山峻岭为依托开展游击战,忽然改为在平原、水网地区作战,许多人不习惯;由于对战略转变的伟大意义不理解,一些人对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感到怀疑。针对这些问题,叶挺除了跟项英一起,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广大干部、战士认真学习中共中央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消除对国共合作问题的误解和疑虑,促使部队思想统一外,还采取有关措施来整训部队,使之适应新的作战形势,具体措施有。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