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记新四军的《抗敌报》 |
2008-06-16 14:34:53 |
|
作者:甘桐文 |
浏览次数: |
|
|
|
|
一、《抗敌报》由来
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地区,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三年中,除对日寇作战、训练部队、培训干部、动员和组织群众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成立了直属于军部的服务团,开展了文艺、戏剧、歌咏等活动,军部政治部宣传部在1938年10月创办了《抗敌报》。
《抗敌报》社是1938年10月,在泾县云岭汤村的“汤氏支祠”内正式成立。“汤氏支祠”是一幢民间古老的祠堂屋,这里也是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的所在地。所谓的《抗敌报》社,只占了“汤氏支祠”天井前沿的一小角。二张八仙桌子还是向老百姓家借来的,四条长木头连凳,既无靠背又无扶手,这就是《抗敌报》社的编辑部。“汤氏支祠”大门口有几个石凳,临时成了《抗敌报》社接待来客与编辑人员磋商文稿的主要场地。
《抗敌报》社归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直接领导。《抗敌报》社总编辑是刘思明,编辑马宁,木刻赖少奇、记者徐师梁,编辑部委员会委员由朱镜我、李一氓、林植夫、薛暮桥、冯达飞、冯定、夏征农、黄源等人组成。
《抗敌报》从1938年11月第一期创刊起,至1941年1月4日最后一期《抗敌报》告别号止,共出版发行了221期,平均第四天左右编辑出版一期,这在当时条件简陋,人员不多的情况下,能达到如此效力,实是革命精神的体现。《抗敌报》宣传宗旨是:坚持团结抗战到底,反对投降分裂阴谋,以正确的政治观点教育军民,反映人民要求自由解放的真实意见。因此,《抗敌报》每期选登的主要内容有:华中地区的主要战斗详报;转载党中央有关全面抗战路线的方针政策文件;新四军军首长的纪念性报告和专题撰写的理论性文章;新四军指战员的战斗、学习与生活动态;有关敌工工作和民运工作方面的经验介绍;选登木刻画、插图和少量的文艺性稿件。由于《抗敌报》宣传宗旨明确,内容丰富,编排新颖,印刷较好,因此深受广大军民的喜爱,是抗日时期华中敌后颇有影响的一份军报。
二、周恩来为《抗敌报》题写报头
《抗敌报》报头题字,开始时,是从浙江诸暨请来的一位木刻老工人黄立中雕刻。1939年2月有,周恩来同志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由重庆来到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期间,应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和政治部宣传部长朱镜我的要求,欣然握笔为《抗敌报》题写报头。
三、最后一期《抗敌报》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既将奉命率皖南部队北移行动的当天,《抗敌报》在最后一期(221期)告别号上发表了《临别赠言》的社论,社论中慷慨地说:“……亲爱的皖南父老兄弟姐妹们,新中国的灿烂前途照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但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完全粉碎亲日投降派阴谋,肃清亲日派投降势力,当我们驱除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幸福新中国之时,我们一定能够重温今日依恋的情景,而欢欣鼓舞于新中国的诞生!……”事实正如社论所预示的那样,我们终于最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而《抗敌报》的这段不平凡经历也随之载入了革命文化史册。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