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墨园与它的主人陈冠群 |
2008-06-16 12:34:17 |
|
作者:甘桐文、甘胜利 |
浏览次数: |
|
|
|
|
提起种墨园,了解新四军皖南三年历史的人都知道,它是新四军军部驻云岭期间司令部所在地.然而对它的原主人——陈冠群先生有所记载的资料却少之又少。在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前夕,笔者专程访问了陈冠群的长子陈长寿、次子陈锡寿两位老人。
陈冠群1900年出生于云岭的一个地主家庭,青年时就读于南京东南体育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兴办教育。先是在自家宅院内办起云岭陈氏私立养正小学,起名“种墨园”,表达他种墨育人的愿望。后又在云岭南坛殿内办起了“云山书院”(即今云岭小学前身),在汀潭村创办了汀潭小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在南堡村的关帝殿内创办“顾北小学”。为了方便儿童上学,陈冠群还在离种墨园不远的叶子河上架起一座独木桥。1939年春,独木桥被洪水冲垮,叶挺军长亲自设计,军民联合修建起一座木桥,两侧栏杆上悬挂8块圆形木板,叶挺军长在木板上题下“军民合作、抗战到底”八个大字。
陈冠群是国民党员,先后担任过云岭地区的保长、乡长、第三区区长。新四军军部1938年8月2日进驻云岭村,陈冠群将叶挺军长接到家里居住。为了让叶挺军长住得宽敞一点,陈冠群全家都搬到了种墨园后进的阁楼上,提起叶挺军长在种墨园居住的那段经历,陈锡寿老人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他还只是个9岁的孩子,常去叶军长居室玩耍。虽然种墨园内外都有警卫人员站岗,但陈冠群一家出入非常自由。陈家后花园有一块五分地左右的菜地,叶军长工作之余,常与夫人、警卫员在地里种些时鲜瓜果。那时西红柿还很罕见,叶军长每年总要种一些,收获后除了大部分送给医院的伤员外,总不忘送一些给陈冠群一家。
新四军驻扎云岭期间,陈冠群还帮助新四军开展宣传工作。陈冠群坚持每天听收音机,掌握抗战信息,并让长子陈长寿帮着记录内容,油印成小报散发给群众。此举得到新四军、群众和流亡到云岭的难民们的欢迎。新四军在云岭地区提出二五减租的口号,陈冠群带头响应,还动员泾县西南两乡的地主一同减租减息。
陈锡寿老人非常自豪地讲起父亲请周恩来吃饭一事。那是1939年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到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下榻于种墨园,在此度过了20天。3月6日,周恩来在大会堂(陈氏宗祠)向新四军指战员作《目前形势与新四军的任务》报告,陈冠群作为开明、民主人士被邀请参加,就坐于主席台上。陈冠群对周恩来十分敬重,在周即将告别云岭之际,陈特地在军部附近的“源发祥”饭店为其饯行。
1940年皖南事变前夕,战况较为紧张,为了避嫌,陈冠群举家搬出了种墨园。皖南事变发生后,陈冠群利用他的特殊身份,掩护、帮助了部分失散的新四军指战员突围。陈长寿老人清楚地记得,当时皖南特委书记李步新在突围中与部队失散,在当地群众帮助下躲在南堡村的一个山头上,陈冠群得知消息后,立即请当地保长徐承恩为李步新送去了10块大洋,一套便衣,让其化装成老百姓突围。
陈长寿老人不无遗憾地告诉笔者,1939年,叶挺军长曾向他父亲提起要送他去延安学习,陈冠群以儿子年幼为由婉言谢绝。其实是对共产党还有点不信任,对国民党还心存幻想。
解放后,陈冠群因是国民党员,地主成份,又长期担任国民党地主官职,在1951年镇反运动中被处以极刑。陈长寿老人回忆当时有人劝父亲给周恩来写信,反映自己的情况,但陈冠群始终没有写。1952年李一氓(原新四军军部秘书长)得知陈冠群的消息后,立即赶赴泾县营救,但为时已晚。
几许别绪离愁,留与青山共惆怅。值得欣慰的是,当年叶挺军长居住的种墨园,早已成了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一部分。如今的种墨园虽然保留其原有旧貌,但新四军的光辉业绩早已广为流传。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