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毛泽东到桃江,第一次是在湖南一师读书时,1917年夏和同学萧子升曾到桃江游学,沿经桃花江、浮邱山、高桥、松木塘、鸬鹚渡、马迹塘、三堂街等乡镇,毛泽东第一首七言律诗—《七律·游学即景》:“骤雨东风对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写成于桃江游学期间;第二次是1927年人民运动期间,毛泽东独自来到鸬鹚渡镇板溪专程寻访“将门之子”张子清,与张子清在板溪静落庵中作了两个通宵的畅谈。
1902年张子清出生于桃江县板溪乡(现鸬鹚渡镇)。受父亲爱国思想影响,他从这里出发踏上了革命征程。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历经战争洗礼,成长为一代红军将领。在井冈山,张子清献盐和朱德的扁担、毛泽东八角楼上的灯光等故事一样广为流传。
身为红军将领的张子清战斗中负了伤,却将他用于消毒的盐分发给生命垂危的战友,自己不幸感染,后终因伤势恶化于1930年5月不幸牺牲,年仅28岁。
2005年,张子清烈士故居项目列入益阳市红色旅游基地的重点建设计划。2013年,鸬鹚渡镇拟筹建张子清烈士纪念馆。在市、县两级大力支持下,鸬鹚渡镇、风景寺村积极行动,投资100多万元,占地6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顺利建成。纪念馆中摆放着张子清的铜像,陈列着收集来的大量关于烈士及其家属的照片 与书信,烈士使用过的怀表等物品,特别是关于烈士的一些经典故事,让人们对烈士的一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