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县位于横断山脉、金沙江畔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几十年来一部火红的历史赋予了巴塘独特的传奇性,被人们誉为“高原红藏区”:红军长征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中国藏区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巴塘地下党及其外围组织东藏民青在这里诞生,引发了藏区革命风暴;作为和平解放西藏的桥头堡积极支援十八军进藏;解放初期的巴塘大营官保卫战成为了藏区平叛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军长征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35年4月25日,二、六军团从石鼓镇渡过金沙江后,决定与中央红军会师,创造西北根据地。广大指战员击溃了沿途土司、头人、寺庙的反动武装的骚扰和阻击,翻越玉龙山,二军团为左纵队,经乡城、得荣、巴塘、白玉、到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合;六军团为右纵队,经乡城、稻城、理塘、新龙北上,到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合。红二军团前卫四师于5月14日进入巴塘县境,6月20日全部离开巴塘县境域。红军长征经过巴塘,历时38天,跋涉360公里。
红二军团长征经过巴塘县境时,与地方武装在兵巴寺、仁波寺、亚日贡、望角龙、金沙江畔的雄龙村发生了几次战斗。红军在巴塘沿途张贴文告,积极向群众宣传兴番(即藏人)灭蒋、取道川康北上抗日救国的道理。晓示沿途僧俗民族安居乐道,协助红军通行,贺龙同志在繁忙的军务中,还抽出时间会见藏族群众,亲自作宣传工作,红军保护寺庙,尊重群众信教自由,部队过路,从不进寺庙,红二军团到得荣后,给养十分困难,饥饿威胁着每个战士的生命,贺龙同志见全军没有粮食吃,就亲临前卫部队动员,为后续部队筹粮。关向应同志也亲自组织部队开展筹粮工作,嘱咐大家一定要想办法吃顿饱饭。为此,红军在进入巴塘县境以后开展了广泛的筹粮活动。
由于红二军团正确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纪律严明,赢得了巴塘僧俗民众的信任,许多群众都给红军出售粮食和牲口,帮助红军作翻译、带路。为了支援红军,大家宁愿自己挨饿,也把仅有的粮食送给红军。
红二军团长征过巴塘时,沿途掉队的伤病员不少,巴塘藏族群众积极主动地抢救和收留这些伤病员。据1986年中共巴塘县委收集整理《红军长征过巴塘》一文记载,红军在巴塘期间被俘、掉队流落的战士很多,由于历史的原因无法准确地统计。据1990年修订的《巴塘县民政志》记载,在该县历年进行的民政优抚对象普查登记中,1954年巴塘县共有流落红军8人,1961-1985年期间有流落红军3人,1988年就只剩下1名(李富强,云南广通县人)流落红军,于1988年去世。
经过巴塘的红二军团主要领导为贺龙、关向应,在中咱至今仍保留有贺龙军长住地遗址以及他在仁徳村八珠桑批家居住的房屋。红军在党巴乡哈萨通村的巴曲河上利用河中墩石搭桥过河,现在此桥被人们称为“共产桥”。广大藏族群众把红军筹粮走过的央格山路叫作“共产路”,把红军走过的县城附近的东隆山改为“红军山”。
巴塘藏族群众把红军留下的银元制成头饰和衣扣,佩带在身上,以示亲人和自己在一起,他们把红军留下的证明条子一直保存到解放。措拉一带的农牧民至今仍然保留了头戴别有红五星的红军军帽的习俗。
中国藏区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在这里诞生
巴塘是藏区革命的摇篮和根据地,1942年,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进步人士平措旺杰、刀登、曾曲扎等成立了藏族进步青年组织“星火社”,在巴塘及德格、德钦等周边藏区宣传进步思想。1943年,“星火社”更名为“高原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全国藏区最早的共产党组织。1949年8月,巴塘藏族共产党员平措旺杰,根据中共云南省滇西北地委的指示秘密回到巴塘,将原“高原共产主义小组”改建为“中国共产党康藏边区地方工作委员会”(即巴塘地下党),随即建立了巴塘地下党领导下的进步青年组织“东藏民主青年同盟”(简称“东藏民青”)。巴塘地下党和东藏民青成立后,积极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黑恶势力作斗争,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思想主张,在民族宗教上层开展统战工作,“东藏民青”还相继在理塘、德格、康定等地发展了盟员,建立了支部,开展迎接解放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