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一批又一批的官兵来到这里继承先辈遗志。原三十里营房兵站站长蔡元山,甘肃武威人,入伍时的志愿就是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几年后,当接到赴三十里营房任职的命令后,他迫不及待地来到康西瓦烈士陵园,含泪哽咽道:“我的叔叔蔡天文曾在这里作战,牺牲后安葬在康西瓦。我一直以叔叔为榜样,追随他的脚步来到部队、来到新疆。戍守在这片他曾为之抛洒鲜血的高原热土。”循着他的目光看去,第一排第三座墓碑上清晰地印刻着:“蔡天文,7975部队副班长,甘肃武威人,1962年10月牺牲”。
新疆某边防团上士杜海兵提起康西瓦也有诉不完的深情,这里不仅埋葬着牺牲于50多年前的烈士,还葬着一位他的战友。每次路过康西瓦,他都会过来看看。杜海兵平时只抽10块钱一包的香烟,但每次来都带着特地买的中华烟。从大门到第107座墓碑的这段路,他走过无数次,墓碑上深刻的字他几乎背得出:“叶尔登巴依尔·红尔,1992年4月3日出生,男,蒙古族,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人,2010年12月入伍,2015年5月入党,荣立三等功一次,2016年1月23日在河尾滩边防连乳头关前哨,执勤守防期间,因突发心肌炎、脑水肿,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卒年23岁”。
戍守在喀喇昆仑的军人们,他们始终牢记:巡逻中爬过的雪峰,趟过的洪水、走过的冰川,都有前辈的足迹,英雄的余温。“如果我牺牲了,就将我埋在康西瓦,与那一百多位烈士一道,继续守卫祖国边疆。”死后安葬康西瓦成为某种荣耀的象征,在每名边防军人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