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观众在新疆博物馆拍摄唐代古城、烽燧分布示意图。新疆博物馆二期新馆自2022年5月开馆以来,逐渐成为全国有名的网红博物馆。邹懿摄
了解一座城市,从博物馆开始。近年来,在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各类博物馆遍布天山南北,老牌博物馆推陈出新,“小而美”的特色博物馆亮点不断,博物馆有了更多“打开”方式,在可持续发展中呈现出色彩瑰丽的奇妙之“变”。“装”进博物馆里的新疆,让人们得以“一眼千年”,一见倾心,感受丝路瑰宝经久不衰的魅力。
博物馆颜值与品质齐飞
“过去想都不敢想。”走在新疆博物馆二期新馆,讲解员孙杰忍不住感慨。在这里工作十年的她见证了新疆博物馆的变化,“展厅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9个,展馆面积和展品数量增加一倍多,以前是静态展览,现在展览更灵动活泼,就像历史文化走到了人们身边。”
全疆现有在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备案的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26座,其中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89座,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15座,非国有博物馆22座。从看物到见人,从参观到参与,从展览为主到可体验、休闲、娱乐,新疆博物馆十年蝶变,是全区博物馆质量与数量同步提升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新疆文博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各地州县市不仅新建扩建了一批博物馆,还掀起一波博物馆“升级换代”热。今年4月,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博物馆开馆迎客;5月18日,历时半年改造升级的昌吉博物馆新馆与公众见面;7月,新疆首个地下古墓遗址博物馆——库车友谊路古墓遗址博物馆将建成开放……
“新疆14个地州市都建有博物馆,且均为近10年新建或改扩建馆,还建有66个县市级博物馆,初步形成了以新疆博物馆为龙头,地州市博物馆为骨干,县市区博物馆为基础,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布局体系。”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革命文物工作处副处长王金文说。
在展馆建设大踏步向前发展的同时,全区各大博物馆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展览展示方式,提高展陈质量,推出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文物陈列展览精品,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展览品牌。
2021年,和田地区博物馆推出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田历史文化陈列”,荣获第十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新疆博物馆打造的“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疆革命文物展”入选中宣部、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推介名单”。4月21日,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初评,新疆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展”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展”成功入围……
“近几年,新疆博物馆质量与数量同步提升,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用更加明显。”王金文说,如今,博物馆颜值与品质齐飞,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触摸历史文化的大课堂。
特色博物馆绽放异彩
在乌鲁木齐市植物园内“隐藏”着一座特色博物馆——新疆活体昆虫博物馆。作为中小学课堂的有效延伸,该馆开馆不到一年半时间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近期,该馆负责人吴贵州更换了100多种昆虫标本,增加了40多种活体昆虫,“要让观众感觉到常来常新”。
作为博物馆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100余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如珍珠散落于新疆各地的大街小巷之中,又似项链串联起新疆文化历史。这些博物馆展出的内容小而美、微而精,特色鲜明,展现出新疆历史人文遗迹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与传统博物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成为新疆文博生态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行走在天山南北,特色博物馆随处可见。独库公路博物馆以其厚重的历史、生动的现场讲述着发生在新疆天山的筑路奇迹和英雄事迹;伊宁汉家公主纪念馆全景展现了细君公主、解忧公主作为和亲使者,远嫁西域的历史传奇;阿尔泰山中草药博物馆展陈着500余幅药用植物原生态图片、400余份蜡制植物标本,让人大开眼界……
为加快推进特色博物馆建设,去年发布的《自治区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鼓励建设各类博物馆,鼓励特色博物馆展览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之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特色博物馆评定办法(暂行)》《自治区关于支持博物馆建设的十条扶持政策》等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这两年,50家特色博物馆上榜自治区特色博物馆。
这些评选出来的特色博物馆覆盖全区14个地州市,它们或呈现新疆地域特色,或彰显不同行业特点,或围绕红色基因传承,或反映当代主题,或填补某领域空白,丰富着各地各领域的文化底蕴,满足了各族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专业人士指出,虽然新疆特色博物馆发展迅速,有不少亮点和精品,但也存在数量偏少、布局不够合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如何精准对接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发展理念、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是特色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
新疆日报报史馆2019年12月对外开放以来,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已接待1353家单位学校团队,3万余人次参观。“依托《新疆日报》、石榴云客户端和天山网等多平台打造的全媒体栏目‘新疆日报报友分享会’,已完成录制68期,线上线下累计800万观众参与互动,网络报道转发量突破2000万次,已成为新疆日报文化润疆的品牌活动。”新疆日报报史馆负责人说。
王金文说,自治区文旅厅将从政策引领入手,继续鼓励、支持、引导和规范特色博物馆发展,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文化需求。
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走进吐鲁番博物馆,巨大的多媒体互动展示墙上展示的精品文物信息,吸引不少游客点击浏览。展厅门口并排摆放的3台“文物换装”机前,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体验。
作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承担着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使命。新疆各大博物馆积极应用网络科技手段、拓展新媒体平台,通过藏品数字化、网络直播、线上展览等方式,使展柜里的国宝“开口说话”,使库房里的文物“活”了起来,逐步变得“可看、可听、可闻、可触摸”,让古老的丝路珍宝变得可近可亲,实现了和大众的双向奔赴。
新疆博物馆推出的文物活化舞台剧《千年之语》以国宝文物为创意核心,展现了鲜活生动的历史画面;在哈密市博物馆,戴上MR眼镜,观众就可以体验MR全息之旅;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开发的“考古+旅游”数字化体验项目,让观众体验考古发掘过程……
数字技术在全疆博物馆广泛应用,让参观者变成了体验者。文化创意则让博物馆文物“潮起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作为首批全国92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之一,新疆博物馆从2017年开始,依托馆藏文物和新疆历史文化特色,先后推出“五星出东方”“唐小驹”“潮虎想象”等6大系列300余种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是博物馆展览、展品的延续与升华,注入博物馆元素的文创产品帮助观众认识和理解文物,丰富了人们的历史文化滋养。参观完展厅后,观众刘迁走进了新疆博物馆文创展区,选购了书签、冰箱贴、笔记本、开瓶器等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既有历史文化内涵,又与当下生活紧密融合,让人爱不释手。”他说。
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说,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传播,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文化内涵丰富、创意新颖独特、贴近时代生活的文创产品,让博物馆文化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文创产业拥抱博物馆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文创人将千百年的历史沉淀,通过文创产品和“互联网+”的形式送入“寻常百姓家”。2015年踏入文创设计领域的新文创末胡营文化创始人路兵剑,通过和新疆各地博物馆合作,开发出“唐小驹”“共命鸟”“时间盲盒”等十几个系列400多款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很受欢迎,每天在网上能卖出几百单甚至上千单。”路兵剑说。
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5月14日11时,在新疆博物馆4楼社教活动室,20名青少年汇聚在这里,参与该博物馆举办的“以爱之名致敬母亲”扭扭棒郁金香制作社教活动。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小学四年级学生杨亦阳穿着汉服衣裙,正在专心致志地做手工花束。不一会儿,在她灵巧的双手下,一朵色彩缤纷的玫瑰花呈现出来。“送给你,妈妈。”小姑娘扭过头,将花束递给后排坐着的妈妈。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为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充分发挥文物“证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新疆各级、各类博物馆深入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馆校牵手、流动博物馆巡展等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新疆故事,让新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文化润疆”的重要抓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