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清明前夕,我们走进向湾村,如同置身于绿色的世界,花的海洋,令人陶醉沉迷;大洪山余脉上盛开的鲜花与向湾村红色景点遥相辉映,把向湾村点缀的如诗如画。
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向湾村的红九军二十六师革命烈士纪念碑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煜煜生辉;烈士陵园里,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的后人们献上白色的鲜花,庄严肃立;红色文化纪念馆内,前来瞻仰革命烈士的各界人士,表情凝重;十公里红军路上,车来车往,游人如织。这些红色文化设施的建设离不开该村“兵支书”向瑞的坚守和执著。
向瑞于2001年—2009在部队服役,对红色文化资源有着特殊的感情,加之建设这些红色文化设施也是他父亲向志庆多年的心愿。他当支部书记时就决心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家门口’的红色文化大放光彩,成为点燃村民致富的‘火种’。
向湾村紧邻大洪山余脉,辖6个村民小组,358户,1380人,耕地面积6859亩,山林面积10500亩。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二十六师和襄阳县第一届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革命活动的主战场,这里发生的战斗近百余次,最著名的是曾任新四军五师警卫营教导员谢坤血战扁石岩战役。
为了挖掘向湾村的红色历史文化,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原襄州区五届人大代表、原村支部书记向志庆向区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深挖红色资源,助力向湾村发展的建议》,由此,激活了向湾村红色文化的活力。
襄阳市老促会、襄州区文旅局、黄龙镇政府高度重视向湾村的发展,积极行动、合力助推。2020年,邀请专业规划设计公司对向湾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按照红色引领,生态优先,景观重点,公建配套为准则,实行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整个项目建设共四大板块:从镇区到纪念碑的10公里红军路,红色文化纪念馆,红九军二十六师革命烈士纪念碑,建设烈士陵园,总投资约4000万元。
蓝图已制定,实施正当时。可是4000万元的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2021年,基层组织换届,向志庆也因到龄不再担任向湾村支部书记,可他的心愿却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很是遗憾。可巧的是,他的儿子向瑞当选向湾村村支部书记。向瑞决定继承父亲的心愿,继续在红色文化上做文章,推动红色产业成势见效。
为了加快项目的推进和建设,向瑞多次到区、镇汇报争取资金,最终通过政府债券的形式解决了资金问题。在红色项目建设中,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蹲守在项目建设现场,积极协调解决搬迁、用地等问题,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全力以赴支持红色项目建设。历经一年多,四大板块如期建设完成。
为了让红色景点发挥作用,向瑞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通过走出去学,结合党员主题教育需求,与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研究,最终找到了助推向湾村发展的新路子,即走农旅、文旅、研学融合之路,把资源、产业、文化全部带动起来。
在向瑞的努力下,相续开拓了党史、党性教育、红色团建、田园采摘等各项活动,最有特色的是“走一段红军路、吃一顿红军餐、讲一个红军故事、听一堂红军党课、体验一场红军战斗”的“五个一”相结合的红色旅游。同时,围绕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向湾村还配套农副产品展销厅和红军食堂,让游客来了有听的,有看的,有玩的,有购的,有吃的,仅农副产品展销厅和红军食堂,提供长期就业岗位8个,短时岗位20个,有力的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向湾的乡村游“活”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这里休闲。为了让城里人能留下来,住下来,这又成为向瑞思考的新问题。
然而,城乡融合为向湾村发展指明了新方向。2022年向瑞经过努力,又引进“新村民”文化团队在向湾村建设“新村民城乡文化空间交流站”,探索打造一个城乡文化融合的第三空间,让城市人体验“新村民”。
新村民城乡文化空间交流站就在距离红色纪念馆一公里外一家小院里。目前,小院有乡村咖啡馆、乡村书店,以及麦田活动区域几个板块。小小咖啡馆,为向湾村注入了城市时尚元素,向湾村也成了有名的“网红打卡地”。新村民城乡文化空间交流站主要创始人良慧琛说:“现在,咖啡馆每天的销量有80杯左右,周末则可以达到170杯,咖啡馆日均营收超过2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