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先兰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村民,他正在家乡参加一档海外节目的拍摄。一批来自老挝的媒体人,不远千里深入武陵山脉腹地的这座小苗寨,试图在这里一窥中国的减贫和振兴密码。(11月4日 红网时刻新闻)
历经十年变迁,如今的十八洞村泥巴路消失不见了,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具备了,走高速、坐高铁、乘飞机方便了,乡村旅游搞起来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减贫摘帽,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为乡村的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精准扶贫工作的走深走实,为当地打下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扶贫攻坚致富幸福。”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建立精准数据库,精准识别和帮扶扶贫对象,让扶贫资源有效地分配到真正需要的群体,实现资源的精准利用。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队,挨家挨户为贫困群众定制帮扶措施,做到了“一户一策”和“精准施策”,为提高当地群众的家庭收入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譬如湖南省在脱贫地区引导和培育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优化产业链并提升产品附加值,帮助脱贫地区实现产业升级。十八洞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开发多个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增加了村民收入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量人才涌入当地投资创业,释放了内生动力。“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十八洞村良好的发展势头,吸引了一批具有新思路、新理念的人才前来投资创业,开农家乐、民宿,做当地景区的讲解员,拍视频、做电商、直播带货推广家乡文化和物产,助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首先,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扶贫政策的落实、调整,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持续推进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相对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广精准扶贫经验,加强对其他地区和领域的扶贫工作指导,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其次,企业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市场,科学合理地布局相关产业;注重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农业、工业、服务业间的快速融合,共同打造“农业+旅游业”“农业+加工业”等复合型产业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溯源、智慧农业等乡村新业态,成为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广大群众要积极参与到当地产业发展中来,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支持;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创新,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式,增强自身参与意识和能力,推动乡村治理向更加民主、透明、高效的方向发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相信在政府、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加速推进国家减贫摘帽和乡村振兴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