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上杭,秋高气爽。
古田会议纪念馆里,上万件馆藏文物“无声却有力”,静默中,带着人们回到昔日那段峥嵘岁月:“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纪念馆外,却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被当地群众誉为“革命老区扶贫路”的赣瑞龙铁路上,动车穿梭飞驰;一排排新建小楼白墙黑瓦,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掩映之下,美不胜收。
80年前,这里曾是红军重要的兵源地和给养地,不断上演“妻送夫,母送子,兄弟父子双双当红军”的动人故事;
80年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红土地人民再次谱写了新时期摆脱贫困、共同富裕的动人篇章。
传承红色基因:不朽精神 留存心中
“长征,在儿时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词汇就是‘二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3级学生李欣宏如此写道。
由福建高校传播学院学生和媒体青年记者组成的百人采访团于近日来到上杭古田,李欣宏是团员之一。
逶迤苍茫的社下山前,“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这支采访团队伍正在用虔诚的心、清亮的眼、坚定的脚、青春的视角,去探寻红军长征路上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去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去了解红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田被称为“红色圣地”。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中国革命的艰难探索。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代表们聆听毛泽东阐述建党、建军思想,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从此,思想建党、政治建军这一根本原则,指引着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长征中,正是中央红军坚决贯彻执行古田会议精神,以无比坚毅的革命精神,取得了伟大胜利。
“这段伟大历史,历经八十载,已经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留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李欣宏说。
发扬红色精神:摆脱贫困 共同富裕
49岁的养猪大户严龙独创了一种新型扶贫模式:“托养”。5户贫困户有望在他的帮扶下实现脱贫。
其“托养”模式是:由养殖场免费提供猪苗,贫困户认养30头,农户只需负责种植青饲料提供给养殖场做伴料喂养。期间,挂钩帮扶干部还将帮助贫困户解决种植技术指导。
“1年预计可以收入1万元左右。”“托养”农户刘锦光的哥哥刘俊光说。
刘锦光和6岁儿子都是聋哑人,妻子患有智障。刘俊光说,一家人主要靠弟弟打工挣钱养家,勉强糊口。
“去年弟弟患病花了1万多,房子漏水重盖欠了一笔债。”刘俊光说,这笔收入是“雪中送炭”,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严龙的家乡是古田镇,副镇长谢林烽告诉记者,镇里有贫困户250户587人,这些主要是低保贫困户和五保户。“他们是当地不断推进脱贫攻坚下所剩下的‘难啃的骨头’。”谢林烽说。
“扶贫模式也需因地制宜,不断创新。”谢林烽说,通过生产技术扶持、就学资助、医疗援助、就业技能培训等,因户施策,找准帮扶措施,让贫困户收入有保障,脱贫有盼头。
“和严龙一样,不少当地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主动找过来,提出要帮助贫困户,这让我们脱贫有了更大的希望。”谢林烽说。
“我们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严龙说,红色精神激励着大家,自己富裕了,更要反哺家乡,共同富裕。
坚持红色自信: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我骄傲,我是烈士的后代。”36岁的林海鑫将凳子搬到了院子里,向记者讲述这段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