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消防官兵,一边指挥围观的群众有序后退、周围居民迅速撤离,一边挺身向前,毫不犹豫地跳入油污中开展抢险堵漏工作。夜色下,他们手提肩扛,一桶又一桶将泄漏的近2吨柴油转移到安全地带。经过1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官兵们终于排除了险情,避免了一场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危难时刻显身手,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10年1月3日9时许,潭邵高速湘潭段因大雾发生38车连环相撞事故,造成这条东西交通大动脉严重拥堵。大队官兵闻警即动,风驰电掣般地赶赴事故现场。在离事故点大约300米时,救援车辆被堵无法继续前行,官兵们跳下车,抬起几十公斤重的救援工具,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事故地点。
手指磨破了,指甲掉了,鲜血不停地流……没有一名官兵叫苦、喊疼。在此次事故的处理中,韶山大队官兵第一时间到达事故地点,第一时间展开救援,成功营救出8名被困人员,清理出2具遇难者遗体,以占参战部队不足20%的警力,营救出90%的被困人员,被湖南省消防总队荣记集体三等功。
当地群众说:“这些年轻的小伙子早就在一次次抢险救援中学会了担当。”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他们赴汤蹈火,宁死不辞。建队以来,大队参加灭火救援6600余次,参加社会救助40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1200余人,挽回财产损失10亿余元。
“毛主席家乡的消防安全容不得一丝马虎”
韶山是全国红色旅游胜地和革命圣地,驻地有20多处革命旧址和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韶山冲这个不足5平方公里的小山冲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弥足珍贵,是我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无可替代的资源,消防安全容不得任何闪失。韶山森林覆盖率高、部分建筑防火性能差、慕名而来的游客数量巨大,使得消防安全面临极大挑战。
守卫伟人故里,责任重于泰山。韶山消防大队始终把弘扬实践雷锋精神的落脚点,放在防火灭火中心工作上。官兵们及时清查消防安全隐患,全面净化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了连续55年无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的佳绩,确保了毛泽东同志故居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万无一失。
这其中,倾注了消防官兵们的心血与汗水。
近年来改建、新建的毛泽东纪念馆和遗物馆,共收藏毛主席遗物文物资料5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件、二级文物85件。由于要满足现代化场馆声、光、电等特效演示的需要,电路处理等比较复杂,对消防安全要求极高。
2008年,遗物馆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大队负责人带领消防监督人员先后几十次进行现场督查。在一次检查中,他们发现电源导线的预埋与设计略有偏差,要求立即整改,承建商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这点小问题算不了什么,并以赶工期为由希望得到“通融”。
消防监督人员较起真来:“毛主席家乡的消防安全容不得一丝马虎!”他们耐心做解释工作,并提出整改方案,直到这处火灾隐患得到彻底清除。
2009年以来,在消防执法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大队连续3年名列全省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