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井冈山精神,除坚定信念外,我体会最深的还有:一,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的井冈山,只是一个人口不到两千,年产不过万担的偏僻山村,自然条件十分艰苦。敌人除了对红军进行残酷的军事打击外,还进行了严酷的经济封锁,致使井冈山物资极度匮乏,红军官兵,有时一个连,上百号人只有三斤米下锅,主要靠吃野菜充饥;冬天,行进在齐漆深的雪地里,也只能脚蹬草鞋,身穿单衣,夜卧稻草;盐是极其珍贵的,几乎舍不得吃,全成了为伤员清洗伤口的消毒液,当年毛主席的左右臂膀之一的张子清师长,就因受伤,自己舍不得用盐消毒,却把盐送给了其它伤员,致使伤口感染不治身亡,据讲解员介绍,这也使未来的共和国损失了一位元帅级领袖。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了毛主席送棉衣,朱德的扁担,陈毅割禾等感人的故事。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红军取得了生存、发展的胜利。二,敢闯新路的精神。当时的中国革命,学习苏俄模式,在城市暴动,但这与中国国情不符,致使革命失败,毛主席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而这一思路刚一提出,就因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符,在党内引起极大争论,当年的毛委员曾因此被人状告当时远在上海的中央,甚至为此受到党内的排挤、打压,但主席力排众议,坚定地挥师井冈山,开创了我党全国第一块最成功、最典范的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通往胜利的正确道路。主席的创新精神,引人深思。三,关心群众的精神。当年红军首次颁布实施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用严明的纪律,真诚的态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正是这份情谊,为红军赢得了坚强的后勤保障,确保了革命的进行。也正是这份情谊,使群众因为全力保红军,而受到血腥屠杀,使原本只有2000人的井冈山,人口锐减到不足800,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四,立党为公的精神。当年红军医院的党总支书记,后来陶铸同志的夫人曾志同志,离开井冈山时把儿子托付给了当地群众,解放后,作为中组部副部长,掌握着一国官员任免权的她,硬是让儿子留在当地,当了一辈子地地道道的农民,硬没帮一把自己的亲骨肉!当年的余贲民同志,秋收起义时任红军副师长,上井冈山后因工作需要,任留守处处长,边区政府成立后,任财政部部长,后又任被服厂厂长。岗位几经变动,但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一心为公尽心尽责。任财政部长期间,精心理财,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从未贪占过公家一分钱。当被服厂厂长时,把每一件衣服都送到了前线将士身上,自己却穿着两件破旧的单衣,在风雪中奔波忙碌,当有人建议他给自己领一套棉衣时,他说:“前方战士要紧呀,我们在后方怎么都好办”。
短暂的六天的学习在无比的留恋、不舍中结束了,但这一段经历,将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不灭的记忆,将为我今后的人生之路点燃引路的明灯。我将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懈地工作,严格地自律,坦然地面对人生,面对得失,面对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