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座落在双峰县荷叶镇(旧属湘乡),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整个建筑像北京四合院结构,包括门前的半月塘、门楼、八本堂主楼和公记、朴记、方记3座藏书楼、荷花池、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还有咸丰七年曾国藩亲手在家营建的思云馆等等,颇具园林风格,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富厚堂的精华部分是藏书楼,曾藏书达30多万卷,系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曾国藩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和湘军统帅,他的故居成了人们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追寻湖湘文化踪迹的一处旅游景点。2003年,故居接待海内外游客5万人。
富厚堂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故居,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文化的纪念碑。
富厚堂的建设,若从曾国藩亲建“思云馆”的清代咸丰年间算起,至光绪元年(1875)春其子曾纪泽最后一次修缮完工,前后约20年,四次兴工,历经两代人的努力,以当时曾国藩父子的身份与地位,应当建得相当豪华而气派。而实际上,气派倒有,豪华却无,如其说是“侯府”,不如说是学宫。八本堂、求阙斋、归朴斋、宏贲斋、筱咏斋、勤敬斋、无慢室、艺芳馆、思云馆……这一系列名号,在默默地展示着过去主人的志趣与风采。主人在当今这个时代曾一度受到冷遇,于是它们也显得有一点落寞,一点忧郁。管理者修旧如旧,岁月在这里得以留下最接近自然的记录。再没有受到过去愚昧的摧残,也没有得到画蛇添足的关照。它们老旧得恰到好处。
荷叶的明珠
地处湘中的荷叶,边缘环列着一系列绵延的大山,使荷叶成了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 像一片碧绿的大荷叶。座落其中的富厚堂,便是荷叶上的一颗明珠,这里的山川田园, 乾坤相衔, 刚柔相济, 浑然一体,有人说,难怪这是个出大人物的地方。
其实,造就伟大的沃壤,应该是历史,是文化。打开湘中地图,衡山的王船山, 邵阳的魏源, 安化的陶澍, 这些湖湘文化的精英, 把他们所在地联成一个三角, 荷叶正处在三角的中心。没有湖湘文化的浸润,没有晚清的动乱,也许曾国藩不会出山,更不会建功立业,也就没有这乡间侯府——富厚堂了。
简朴的侯府
走进大门,人们也许有些奇怪:堂堂侯府气派虽在,建筑却为何如此简朴?柱为圆柱,梁是方梁,看不到雕梁画栋,唯见砖墙青瓦。再仔细一点你更会发现:建筑外墙用的是青砖,内墙则一律为土砖,连“八本堂”中厅及悬挂清同治皇帝御书钦赐的“勋高柱石”大匾的正厅,两边墙壁也是由土砖砌成的。这位率领湘军打开南京的统帅,被清皇朝封为“毅勇侯”的重臣,营建的府第竟比级别远比他低的人家还寒酸 ……
这就不得不说到“八本堂”的“八本”了:“读书以通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是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当时,曾国藩置身于清王朝与太平天国的矛盾、满汉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清朝皇室派系矛盾与官场内部斗争等重重矛盾之中,这副曾国藩手书的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很能说明他的生存状态,非此他何以立足?他能稍稍放纵自己吗?
丰富的藏书
富厚堂的精华所在,应数它的藏书楼。它的正厅是土砖砌成,而藏书楼则里外上下全是青砖,足见书在主人心中的地位。站在曾国藩次子曾纪泽藏书的“归朴斋”的三楼上,四处藏书楼悉收眼底。与其紧连的是收藏曾国藩书籍的共三层五间的“求阙斋”,与之相对应的宅北尚待修复的“艺芳馆”,则是曾国藩三子曾纪鸿及其夫人郭筠的藏书楼,位置、规模与“归朴斋”相当。那与正宅不相连的“思云馆”,一度作为曾府学堂,抗日期间,曾国藩的第四代孙女曾宝荪,将长沙艺芳女校全部图书、仪器移藏于此,思云馆就成了她的藏书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