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谦烈士陵园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城西22公里处闽侯县祥谦镇枕峰山,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28年林祥谦及其父林端和、弟林元成的3口棺木由林祥谦妻陈桂贞运回家乡安葬。1960年始建陵园,1961年迁葬,1963年落成。陵园入口处,屹立一尊高4米的花岗石雕林祥谦像。沿3列3组126级石阶上山,上建"二七烈士纪念堂",大楼3层为花岗石砌,内设正厅、礼堂、展览馆、资料室和接待室。厅内立有武汉总工会铸造的高1.2米、重230公斤的林祥谦铜像。展览馆陈列朱德、陈云、邓小平、江泽民、李鹏、郭沫若等题词及林祥谦生平、二七大罢工图片和实物资料。半球形的烈士墓在纪念堂后山坡,石砌围屏,上刻郭沫若手书"二七烈士林祥谦之墓"。
1960年兴建,1963年落成。林祥谦在1923年我党领导的“二七”大罢工中,被反动军阀逮捕,在敌人屠刀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拒发复工令,终于被敌人残酷杀害,壮烈牺牲,终年31岁。解放后,党和国家为了纪念林祥谦烈士,决定在烈士家乡建立陵园。1961年1月20日隆重举行烈士遗骨迁葬仪式。1963年适“二七”惨案四十周年,陵园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陵园占地面积2.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067平方米,内有烈士雕像、纪念堂、纪念馆、千人广场等纪念性建筑。陵园大门两边有“祥谦陵园”隶书石刻4个大字。上100多层石阶后,即为雄伟的纪念堂。“二七烈士纪念堂”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系当代书法家郭沫若所书。全国人大常委员委员长朱德1964年11月为纪念堂题字:“二七烈士永垂不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香凝为纪念堂画了一幅梅花,象征烈士像寒梅那样斗傲霜雪。1987年湖北省总工会特意铸造一尊林祥谦铜像赠给福建省,铜像安放在陵园的“二七”纪念堂大厅内1.2米高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铜像为全身站立造型,高1.2米,重230公斤,用写实手法表现烈士的英雄气概,再现当时工人向军阀斗争的光辉形象。纪念馆通过110幅图片资料,详细地介绍了林祥谦烈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事迹,再现震撼中外的“二七”大罢工的整个过程。烈士的墓室筑在纪念堂的后山坡上。墓呈半球形,墓台后衬以石砌的横幅围屏,上嵌郭沫若手书的“二七烈士林祥谦之墓”9个鎏金大字。陵园上下林木茂盛,四季常青,已成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游览的胜地, 1989年8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林祥谦:1892年10月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农民家庭。1906年进马尾造船厂当学徒。1912年到京汉铁路江岸机车车辆厂当钳工。1921年12月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会议,并作为发起人之一筹备组织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1922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当选为江岸京汉铁路工会委员长。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遭到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破坏和镇压。为抗议军阀的残暴行径,总工会决定于2月4日举行全路总同盟罢工,林祥谦被指定为江岸地区罢工的总负责人。2月7日林祥谦带领工人同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队进行了英勇搏斗,终于寡不敌众,与十几名工会领导人和工人代表被敌人逮捕。当夜天降大雪,敌人把林祥谦绑在江岸车站站台的木桩上。反动军阀让林祥谦下令复工,遭到林祥谦断然拒绝。刽子手举刀砍向林祥谦,每砍一刀,就问:“上不上工?”已成血人的林祥谦斩钉截铁地说:“上工要总工会的命令。我们是头可断,工不可上!”屠刀再次挥向这位不屈的战士,林祥谦拼尽最后的力气怒斥敌人:“可怜一个好好的中国,就断送在你们这班混账王八蛋手里了!”英勇就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