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这块红色的土地,在如火如荼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曾有48000多名烈士长眠在这里。除15744人留下姓名外,还有30000多名烈士连姓名也没留下。随着岁月的风吹雨打,这些长眠在红土地的烈士们的坟墓大都湮没于荒草丛中。
目前井冈山保留完整的红军烈士墓主要有四处:
一处是茨坪革命烈士墓,位于井冈山茨坪景区中心马路旁的“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处,此墓安放了当年在茨坪牺牲的部分烈士和在小井红军医院遇难的红军伤病员的部分遗骨。
一处是小井红军烈士墓,位于井冈山茨坪西北面6公里处的小井村北小溪旁,此墓安放了在小井红军医院遇难的红军伤病员的大部分遗骨。
一处是茅坪红军烈士墓,位于井冈山茅坪湘赣边界党的“一大”会址对面的小山坡(晒布坪),此墓安放了当年在新城战斗和七溪岭战斗中牺牲的50多位红军烈士的遗骨。
一处是大井红军烈士墓,位于大井村背的山岗上,此墓安放了在大井壮烈牺牲的160多位革命烈士的遗骨。除此之外,大井的王佐烈士墓、茅坪马元坑的袁文才烈士墓保存的也比较完好。
新中国建立后,一些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红军老战士出于对井冈山的眷恋,为陪伴长眠于此的战友,嘱咐自己亲属,希望自己离世后,能魂归井冈,将骨灰安葬于这块红色的土地。为满足他们的愿望,井冈山人民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原宁冈县砻市镇)和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茨坪镇)两个地方开辟专门的地方,安放他们的骨灰以慰其英灵。
一、安息于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红军老战士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井冈山茨坪北山上,故又名北山烈士陵园,占地面积400余亩。1987年开工建设,同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烈士陵园由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塑园、纪念碑五大部分组成。其中纪念堂由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组成。忠魂堂即为老红军安放骨灰的地方。目前把骨灰安放在忠魂堂内的老红军有:宋任穷、何长工(夫人尹清平)、王辉球、陈云中、张令彬、欧阳毅、贺敏学、温玉成、段子英。
宋任穷(1909—2005 ),湖南浏阳人。三湾改编时任工农革命军第3营第7连文书,1928年1月担任营部文书,营党小组组长,同年5月担任32团宣传干事,连党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园标,即为宋任穷1987年题写。2005年元月宋任穷在北京逝世,2006年5月,其骨灰被安放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何长工(1900—1987),湖南华容人。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后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先后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2团党代表、红4军32团党代表兼中共宁冈中心县委书记,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中共湘赣特委委员、前敌委员会常委。1929年,红4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何长工率赤卫军等武装力量坚持井冈山斗争。后任红5军5纵队党代表。新中国建立后,曾任地质部副部长、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87年12月29日在北京逝世,1991年6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尹清平(1916—1986),何长工夫人。四川旺苍人,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86年在北京逝世,1991年6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王辉球(1911—2003),江西万安人。1927年在遂川县当店员时,参加了赤卫大队。1928年2月随工农革命军来到了井冈山。井冈山斗争期间,先后参加了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战斗及著名的挑粮运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3年9月在北京逝世,2005年9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陈云中(1917—1995),江西永新人。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5年10月在北京逝世,同年12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张令彬(1902—1987),湖南平江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期间,先后任班长、教导队区队长、教导队代理队长、排长、红4军第3纵队中队长、副官、副官长、卫生队队长,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7年7月在北京逝世,同年8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欧阳毅(1910—2005),湖南宜章人。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部队到井冈山。井冈山斗争时期,曾任红4军第28、29团团委秘书。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5年6月在北京逝世,2006年5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贺敏学(1904—1988),江西永新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永新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中共永新县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与胞妹贺子珍等随袁文才农民自卫军上井冈山,任自卫军中共支部书记。毛泽东率部队来到井冈山后,先后任工农革命军第2团书记、永新县赤卫大队大队长。参加了著名的龙源口战斗。新中国建立后,曾任福建省副省长。1986年4月在福州鼓山疗养院逝世,1989年5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温玉成(1915—1989),江西兴国人。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新中国建立后,率部首批赴朝作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89年10月29日在南京逝世,将骨灰安放在江苏镇江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2005年3月将骨灰转放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段子英(1912—2002)湖南耒阳人。湘南暴动后随部队来到井冈山。1929年初段子英与爱人王展程在遂川戴家埔遭遇当地的挨户团,随后王展程被敌人杀害,段子英则被卖给一个药店老板做妻子,后被母亲接回湖南。1937年3月,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新中国建立后,任湖南省机械工业厅副厅长。2000年在长沙逝世,2002年10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内。
二、安息于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的英烈和红军老战士
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原宁冈县砻市镇的五虎岭中(现为井冈山市砻市镇)。1986年开始修建,同年对外开放。现已安放了20位红军老战士的骨灰(遗骨),迁葬了4位革命英烈。他们是陈毅、谭震林、滕代远、杨得志、朱良才(夫人李开芬)、陈士榘、谭甫仁、杨梅生、陈正人、刘型、谢中光(夫人杨俐)、龙振彪、左叶、江燮元、肖元礼、赖春风、刘子云(夫人潘家珍)、匡斌、陈毅安(夫人李志强)、宛希先、袁文才、王尔琢。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南昌起义后,与朱德率部转战到湘南,发动了著名的湘南起义。井冈山斗争时期,曾任红4军士兵委员会主任、教导队大队长、12师师长、红4军军委书记、第一届中共湘赣边界特行候补常委、第二届特委委员,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2年1月在北京逝世,1986年11月将部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谭震林(1902—1983),湖南攸县人。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攻克茶陵县城后,先后担任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县委书记,1928年历任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副书记、第二届特委书记和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长、前委委员等职。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83年9月在北京逝世,1986年11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滕代远(1904—1974),湖南麻阳人。1928年7月,与彭德怀发动和领导了平江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党代表。同年12月,与彭德怀率部与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4军胜利会师后,任红4军副党代表,湘赣边界特委常委。红4军主力下山后,协助彭德怀率部坚守井冈山,是井冈山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之一。新中国建立后,任铁道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74年12月在北京逝世,1986年11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杨得志(1910—1994),湖南醴陵人。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湘南起义后随部队上井冈山。井冈山会师后,编入红4军特务营任班长,1929年1月随红4军出击赣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4年10月在北京逝世,1997年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朱良才(1900—1989),湖南汝城人。1928年2月参加湘南起义,后随部队上井冈山。井冈山斗争时期,任红4军军部秘书,31团1营营部书记、连党代表,参与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9年2月在北京逝世,1989年11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李开芬(1917—1999),朱良才夫人,四川达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99年4月在北京逝世。2000年8月13日将骨灰移送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与朱良才骨灰一起安放。
陈士榘(1909—1995),湖北荆门人。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来到井冈山。井冈山斗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教导队区队长,红4军31团副连长、副营长,1929年1月随红4军出击赣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5年7月在北京逝世,1996年10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谭甫仁(1910—1970),广东仁化人。南昌起义参加者。起义后与主力部队失掉联系,在寻找部队时误入江西军阀朱培德部。1928年1月,随朱部“进剿”井冈山,在新城战斗中被俘,关在茅坪俘虏营里。通过唱国际歌,引起了陈士榘、肖克等人的注意,后来重新入伍。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上士文书,后提为排长、连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0年12月17日夫妇俩在昆明军区居所被人枪杀。1992年8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杨梅生(1905—1978),湖南湘潭人。随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三湾改编时,任工农革命军1团1营1连班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1月在广州逝世,1992年5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陈正人(1907—1972),江西遂川人。参与领导万安暴动。井冈山斗争时期,历任中共遂川县委书记、湘赣边界特委第一届特委委员、第二届特委副书记。红4军主力下山后,他留守井冈山坚持斗争,曾任边界特委常委、秘书长。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第八机械工业部部长等职。1972年4月在北京逝世,1986年11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刘型(1906—1981),湖南醴陵人(生于江西萍乡)。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1928年5月率萍醴游击队上井冈山。任31团1营连党代表。参与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新中国建立后,曾任农垦部副部长和中央纪委常委等职。1981年8月在北京逝世,1986年11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谢中光(1914—1997),江西宁冈人。井冈山斗争时期,任少共古城区委书记、宁冈县总工会副委员长兼青工部长、湘赣省儿童团长等职。1934年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江苏省南通军分区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97年10月在南京逝世,后即将骨灰移送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安放(夫人杨俐骨灰也与其合葬)。
龙振彪(1914—2000),江西永新人。1929年6月参加革命,1932年参加红军。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0年9月在北京逝世,2002年12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左叶(1912—1992),江西永新人。1927年10月参加革命。后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参加了长征。新中国建立后,曾任重庆政协副主席、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等职。1992年7月在北京逝世,1993年6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江燮元(1915—1990),江西永新人。井冈山斗争时期儿童团员。1934年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5月在广州逝世,8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肖元礼(1909—1998),江西万安人。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3月在广州逝世,2004年12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赖春风(1913—1993),江西宁冈人。1928年5月参加红军,1930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江西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元月在广州逝世,1994年6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刘子云(1914—1992),江西永新人。井冈山斗争时期,任少先队队长。1934年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4月在广州逝世,1993年夏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潘家珍(1913—1975),刘子云夫人,四川通江人。1932年7月参加革命。1975年6月在广州逝世。1993年与刘子云的骨灰一起移送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安放。
匡斌(1913—1971),湖南湘乡人。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在红一军团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1年在南昌逝世。1996年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宛希先(1906—1929),湖北黄梅人。1927年9月随部参加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第1营党代表,三湾改编时增补为前委委员,朱毛会师后任红4军军委委员,第10师党代表,湘赣边界第一、二届特委常委,巡视员和茶陵特别区委书记。1929年冬不幸被错杀于永新大湾。1989年从永新大湾迁葬于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右侧山上。陈毅安(1905—1930),湖南湘阴人。1927年9月,随部参加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时,任工农革命军第1团第1营第2连连长。1928年5月任红4军31团副团长兼1营营长,参与并指挥了黄洋界保卫战,1929年任红5军副参谋长,协助彭德怀留守井冈山。1930年8月7日在攻打长沙时不幸牺牲,遗体随军撤至浏阳县的永安市,葬在附近的山上。1989年与其夫人李志强(1911—1983)的部分骨灰合葬于陵园右侧山上。
袁文才(1898—1930),江西宁冈人。1927年10月主动打开山门,迎接秋收起义部队,使工农革命军得以休养生息。井冈山斗争时期,先后担任了工农革命军第2团团长、红4军32团团长、前敌委员会委员,中共湘赣边界第一、第二届特委委员,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主席,红4军军委委员,中共宁冈县委书记,红4军参谋长等职。1930年2月24日被错杀于永新城,后葬于茅坪马元坑。1989年将部分遗骨从茅坪家乡迁入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右侧山上(马元坑墓仍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