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翎队员们排着“雁”形队伍胜利归来。(中红网红色图库)
讲解员向游客介绍雁翎队使用大抬杆打击敌人。(中红网徐敏峰摄)
如今,在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里,就有两座架在小船上的“大抬杆”。只见它黑红色枪筒,两米来长。在它的旁边,立着一块说明牌,上面写着:“大抬杆,铁制品,烤炉锻打盘枪筒,根粗直径5-8厘米,枪口直径3-5厘米,枪体全长2.5-3米。装火药2-4两,填铁砂或枣核钉1-3斤。用粗黑香在信口点火.双杆并用,信口相对,接连发射。杀伤距离100-150米,扇面20-30米,击中掌面5-10粒,50米近处可穿透人体或船板。日寇称扫帚炮。”
据了解,大抬杆、火枪射出的铁砂,杀伤力极大,架在被称为“枪排子、鹰排子”的小船上,灵活快捷,是雁翎队战斗用的主要武器和船只,曾打了好几次胜仗,消灭了许多日伪军。
那是1939年秋季,日伪军的一只汽船,经常出没在赵北口至新安一带。通常情况下是上午去新安,下午返回赵北口。雁翎队摸清敌人活动规律后,决定打掉这只汽船。事先,雁翎队员埋伏在日伪汽船必经的水路旁,当汽船进入伏击圈后,队长一声令下,20只大抬杆打船体,20只大抬杆打日伪军。刹那间,枪声轰鸣,硝烟弥漫,铁砂四射,日伪军死的死,伤的伤,事后,受伤的日军心有余悸地说:“扫帚炮的厉害!”
1943年的中秋节前夕,雁翎队接到侦察员赵波报告:敌人满载军火物资的船队由天津开往保定。船队由100多只运输船、3只押运船组成,还有100多名日伪军护送。敌人以为这样一来,定能万无一失。岂知雁翎队已在赵北口布下天罗地网,专等他们来呢。这天早晨,朝霞红了半边天,雁翎队员们隐蔽在芦苇丛中,心情格外兴奋,因为他们要迎接建队以来的最大一次战斗。
敌人的船队过来了,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头。队员们默默地数着:一、二、三 等到100多只运输船走过去,队长郑少臣一枪打掉了敌船上的了望哨。队员们按照分工一齐向3只押运船开火,敌人一下被打得纷纷落水。再起来组织抵抗已来不及了,雁翎队员们驾着轻舟、飞速冲了过去,很快登上了敌船。日伪河防大队长秦凤祥见大势已去。只好举手投降。这次战斗只打了半个小时,干脆利落。歼敌100多人,缴枪100多支,那100多只船上的军火物资,也成了敌人送给雁翎队的“中秋礼物”。老百姓们说:“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芦苇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