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文章>>正文
“宋公碑”:一心为民的历史见证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占豪
浏览次数:
2025-06-29 10:54:50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有一块汉白玉石碑,它是国家二级文物“宋公纪功碑”,简称“宋公碑”。宋公碑碑长196厘米、宽61厘米、厚12厘米,碑文共570余字,是抗战时期阜宁民众为纪念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而立,记载了修堤的艰难历程及宋乃德舍己为民的感人事迹,表达了广大民众对共产党、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府的信赖和爱戴之情,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一心为民、造福百姓的生动历史见证。

    千百年来,江苏盐城沿海一带的人民饱受海啸之苦。阜宁县东北地区濒临黄海,频发的海啸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1939年8月30日发生的海啸造成近万人死亡。海啸发生后,当地进步士绅向国民政府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呼吁修堤。经多方努力,韩德勤核准修堤,明令拨款20万元,但几经克扣,堤工费仅剩11万元。所修海堤敷衍了事,修成的第二年就在海浪冲刷下溃决崩塌。

    1940年10月,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南下解放阜宁县境。同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八路军第五纵队供给部部长宋乃德被任命为县长。宋乃德决心重新修筑海堤,帮助群众战胜海患。这一想法得到华中地区党和新四军的鼎力支持。

    1941年2月,宋乃德在阜宁县第一届参议会上代表县政府表态:全部修堤费用不由人民负担,由县政府以盐税作抵发行公债,日后由政府偿还。随后,宋乃德组织成立了修堤委员会并亲自担任主任,决定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先北后南分两段施工。公债发行、粮草筹集、民工动员等工作迅速展开。

    1941年5月,筑堤工程拉开帷幕。先后有上万民工参加修堤,粮食和饮水一时成为最大的困难。宋乃德派专人组织了几十辆牛车从30多里外的地方日夜送水。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得知民工粮食短缺后,在自身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分批调拨12万元的军粮接济民工。民工备受鼓舞、干劲倍增,工程进展迅速,仅用15天北堤即告竣工。6月,南堤开工后适逢梅雨季节,所筑堤坝遭到水淹雨浇,极不牢固。又逢时疫流行,许多民工病倒,修堤群众提出暂缓施工。得知此情,正患疟疾的宋乃德忧心如焚,他顶着高烧、骑马30多公里赶往工地,途中多次从马上摔下仍坚持前行,赶到后及时稳定了人心,离队民工返回继续修堤。

    修堤过程中,敌伪势力不停地进行阻挠和破坏,先后杀害了多名施工负责人,并密谋暗杀宋乃德。黄克诚闻讯后,派出新四军部队开赴工地保卫筑堤,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1941年7月底,长达45公里的拦海大堤终于竣工。8月,海啸翻腾而至,持续冲击,但新堤岿然不动,沿海人民无不欢欣鼓舞。

    “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这首流传于盐阜大地的民谣,道出了百姓们的心声。为铭记宋乃德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政府的功绩,阜宁县地方各界人士称此堤为“宋公堤”,并公议勒石立碑纪念。后来,宋公碑遭到破坏,连同碑额共分成3块流散民间。1977年,当地政府派人挨门逐户寻访,在3户农家分别找到了3块残碑,将其完整拼接起来。其后,宋公碑被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所收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见证。

    (作者:赵占豪,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百团大战档案中的抗战记忆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宋公碑”:一心为民的历史见证
“朝着胜利的方向—中共中央驻地巡展(1921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远航:“台独”的本质就是日奸美奸汉奸合伙
黄心怡、陈燕岚:三明永安组织社区党员开展
特稿:三明永安组织社区党员开展“七一”红
林周农场旧址(图)
进藏先遣连纪念馆(图)
阿里分工委旧址纪念馆(组图)
西藏山南烈士陵园(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