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40年,郭述申时任新四军五支队政委。(叶挺军长摄影,中红网红色图库)
1951年,周总理在大连与郭述申(左三)等在一起。(中红网红色图库)
无产阶级革命家郭述申同志(1962年5月1日摄,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北京2012年7月31日电(王东哈)
重要党史事实首次披露:郭述申在上海接受党中央和周恩来对鄂豫皖根据地重要指示详情——(《郭述申》传记系列之三“在鄂豫皖根据地工作时期(修改稿)”节选)
1930年2月下旬,郭树勋(郭树勋)受党中央任命,统一鄂豫皖根据地,出任鄂豫皖根据地党的第一任特委书记。他参与领导和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为鄂豫皖根据地的正式形成付出了心血,为巩固鄂豫皖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统一鄂豫皖根据地 鄂豫皖根据地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逐渐形成的。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号召以武装起义来反抗敌人的残酷镇压,鄂、豫、皖三省的党组织响应党的号召,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地区,在党和群众力量比较雄厚的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高举武装起义大旗,建立自己的立脚点。 最先是湖北省委领导下的黄(安)麻(城)地区举行起义,这次起义是在鄂东地区各县的小股起义此起彼伏的基础上,在取得一些经验和成功的鼓舞下,1927年10月,湖北省委决定,成立黄麻特委,符向一为书记,成立了鄂东革命委员会,形成的党政统一领导为发动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便于具体指挥黄安、麻城起义。当条件成熟时,选择有利的时机,于11月13日集合3万余人的起义队伍,一举攻下黄安县城,宣布起义成功。为了实现工农武装割据,成立以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为主体的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又逐渐组成红军第三十一师,于1929年4月,成立了鄂东北特委,并逐渐发展成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即后来的鄂东北)革命根据地。 在黄麻起义胜利的影响和推动下,在河南商(城)南部地区发动起义,为豫东南根据地的开辟创立了条件。商南地处鄂豫皖三省六县的交界处,是大别山的腹心地带,它的有利的地理位置是起义的合适场所。在河南省委和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准备,由商(城)罗(田)麻(城)特别区委指挥商南地区,决定于1929年的5月6日立夏节举行起义。经过周密部署,分成几个区域逐个地解决了周边敌人的武装,使起义比较顺利的取得了胜利,成立红军第三十二师,又成立了代替行使政权的商城县临时办事处,在红三十二师不断开展游击战和打击进犯之敌的基础上,短短数月就使以南溪、吴家店为中心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 六(安)霍(山)起义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打下了基础。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在领导起义之初,就把发动皖西起义摆在全省的首要位置,确定以六安为中心的霍山、英山、霍丘、寿县为暴动的首发区,因为这个区域有山脉作依托,又紧邻豫、鄂两省,敌人统治薄弱。在安徽省临委的领导下,于1929年10月,成立六安中心县委,由中心县委指挥起义,11月,六安、霍山起义全面爆发并取得成功,组建了红军第三十三师,逐渐形成了以六安、霍山为中心的皖西革命根据地。 武装起义和实行武装割据,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根据地相邻,所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以大别山为依托,东临江淮平原,南接武汉,西抵京汉铁路,北倚豫中。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和革命形势的需要,必须把三块根据地统一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目前由鄂、豫、皖三省党组织的分散领导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迫切需要统一党的领导,才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三块根据地加强联合,相互支援,统一行动,对发展自己和打击敌人都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地方党委也早有这方面的要求。1929年2月,郭树勋作中央巡视员时,给中央的报告中已经涉及这个问题,他在报告中说:“鄂东北特委在与豫东南特委联席会议上,提议召集皖西北开三特委联席会议,组织联合办事处”;“豫东南特委赞同召集三特委联席会议,讨论三特委在横的关系上所有的问题”。中央巡视员曹壮父也向中央提出建议:把湖北的黄安、麻城,河南的商城、光山,安徽的六安等县联络起来,建立鄂豫皖边界特别区,以利于创造整个大别山区的武装割据,并提请党中央考虑和批准。经过地方党委的一再要求,党中央也考虑到鄂豫皖边区的特殊战略地位,而此时恰逢蒋、阎、冯正在酝酿一场军阀大战,无暇顾及鄂豫皖根据地的发展,客观时机也有利于鄂豫皖根据地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