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教育使然。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教条之国、八股之国。汉武帝独尊儒术肇始,中国以孔孟之道为教条,不得越雷池半步。科举制度进一步严密,八股文迫使知识分子们循规蹈矩,寻章摘句,创造力萎缩,个性能力被压抑到最低,培养出来的绝大多数儒士都是奴性十足的庸才。文革时期的知识分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实则是一种红色奴性教育。当代应试教育依然可见封建科举制度之弊端。学校急功近利,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的是无思想、无个性、温顺服从、只会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有用人才”。
当前中国学校德育不重视培养基本的公民素质,而浪费在空洞的道德说教中。德育长期被当作政治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来实施,忽视了让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道德教育,结果理想过于抽象,难以实施。“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这两个道德概念除了圣人,凡人谁能做到?中国德育教育圣人化的结果,只能让道德名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学校长期以来还把德育当作一门功课,德育内容演变成为一些可以让学生背诵后得高分的材料,局限于道德知识传授、道德原则灌输,忽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试问,德育考试一百分是否就意味着这个学生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中小学生假话作文屡见不鲜,孩提时候就萌发了作文人格和真实人格的“双重人格”。中国德育教条主义常常沦为培养谎言家和伪君子的工具。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下的科举制度,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人格分裂的两面人。而今中国德育教条主义,脱离实际、简单灌输抽象理论的教育方法,往往使学生成为道德知识上的巨人和道德行为上的矮子。长此以往,莫非想把中国引向鲜廉寡耻的“两面国”不成?
《荀子》云:“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一个谎言成风的国度,必定腐朽缺德;一个政治清明的国度,必会至真至善。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不仅是一种个人品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不仅是一种公民道义,更是一种国家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