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冢周围,松涛起伏,芳草萋萋。5月21日,当记者站到刘胡兰墓前的那一刻,眼前仿佛闪现出了她面对铡刀时英勇不屈的身影。(武文琦/图)
松柏有幸伴忠骨
胡兰村,是文水县一个方圆不过二里地的普通村落,原名云周西村。解放后,为纪念牺牲的刘胡兰,村名就改为胡兰村,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刘胡兰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
从被过滤广告文水县乘公交车,一路颠簸到胡兰村。一下车,路南闪出一带灰墙,墙内松柏参天,绿波涌动,路人指点道“里面就是刘胡兰纪念馆”。沿围墙向南走,墙的尽头就是纪念馆大门。站在门口向里望去,一座高大的汉白玉石碑莹白耀眼,上面刻着毛泽东主席的著名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背面刻着郭沫若书写的《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于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纪念碑后面,是设计典雅的刘胡兰革命事迹陈列室,里面用绘画和雕塑分时期介绍了烈士的生平、革命经历、牺牲情景,并陈列有烈士的遗物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穿行于各个陈列室,栩栩如生的绘画将英雄的成长历程一一展现,各个玻璃柜中,摆放着英雄用过的纺车、围巾、斧头等物品,这些物品将观者带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陈列室后面是一座大院,大院正面,翠柏掩映之下,是一座仿古建筑———七烈士纪念厅,陈列着包括刘胡兰在内的七位烈士的雕像。仰望七烈士雕像,横眉怒目,威风凛凛,坚毅中满含对革命的忠贞和对敌人的轻蔑。大院东侧是刘胡兰事迹影视室。转过七烈士纪念厅到达后院,满眼绿色,层层叠叠的松柏,随风作舞。正面高台之上,就是英雄的墓冢了。墓前树着一尊刘胡兰的汉白玉雕像,昂首向前。雕像东侧,一株柳树参天而立,其下便是刘胡兰被捕处,柳树前面十多米,就是刘胡兰当年的遇难地。后人为纪念她,就在这里建起了纪念馆。至今,被捕处的大柳树、斥敌处的观音庙,都作为历史的见证悄然诉说着那段岁月。
英雄无畏赴刑场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7年被军阀阎锡山部队杀害,遇难时年仅15岁。刘胡兰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泽东主席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在刘胡兰纪念馆,记者在与副馆长陈湘平的交谈中得知,陈馆长的父亲陈德邻也是当年村里的革命者,后来一直参加革命工作,目前已经离休,其伯父正是当年文水县第五区的区长陈德照。通过父辈们的讲述,陈馆长对当年的刘胡兰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客观的认识。
“那时候的云周西村,号称‘小延安’,因为这里的革命气氛浓厚,老百姓非常拥护共产党。当时我军但凡在这个村子与敌人交锋,基本没有吃过败仗。”革命年代的云周西村,老百姓的觉悟普遍较高,在这种环境熏陶下的刘胡兰,性格变得刚强、倔强。目睹了众多发生在身边的英雄事迹后,年幼的刘胡兰曾语出惊人,“要死也要那样死”。随着年龄的增长,刘胡兰参加了村里的妇救会,并任秘书,从此融入轰轰烈烈的革命当中。
1946年5月,刘胡兰被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候补党员,当时她才14岁。1946年秋天,阎匪军开进了村子。为避免损失,村里的党员干部们都向山上转移,刘胡兰也在撤退名单之内,但是考虑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她决定留下来。
1947年1月12日,文水县云周西村被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中。由于叛徒的出卖,阎锡山军阀某连与地主武装包围了云周西村,乡亲们被赶到了村里的大榆树下,刘胡兰和其他六烈士当时都在人群中。据陈馆长讲,当时的军阀连长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