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奉公,践行“苏区干部好作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闹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歌,就是当年苏区干部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为了使苏区干部廉政清明、克已奉公,苏维埃中央政府规定,“每个革命的民众都有揭发苏维埃工作人员的错误缺点之权”,“如果发现了贪污腐化消极怠工以及官僚主义的分子”,“苏维埃则立即惩办他们决不姑息”。为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凡贪污腐败分子一经发现,立即予以严厉惩处。1934年4月至9月,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政府各部进行了检查审计后宣布:“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⒁
——争创第一,创造“第一等的工作”。在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扩红运动、推销公债、拥军优属、粮食动员等各项工作中,广大苏区干部努力拼博、开拓创新、模范带头,都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受到毛泽东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表彰。赣东北省委、兴国县委、长冈乡、才溪乡苏维埃政府就是这方面的先进模范。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全苏二次大会上热情洋溢地说:他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组织者和领导者。”⒂
——无私奉献,“一切为了苏维埃”。在中央苏区的峥嵘岁月里,广大军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为了苏维埃,广大人民群众倾其所有,参军支前,积极支援红军和反围剿战争。当时赣南、闽西苏区扩红参军的有40多万人,支前的80余万,牺牲的烈士有30余万人,兴国、瑞金、于都、宁都、长汀、永定、上杭等县的烈士都在1万人以上。中央苏区人民这种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是苏区精神的重要方面。
三、有形遗产——在创建中央苏区和反“围剿”战争中,苏区军民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和众多的革命旧址,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党史和红色旅游的丰富资源。
红军长征后,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苏区人民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红军一定会回来!冒着生命危险保存着党的秘密文件和红军文物。如上杭县茶地乡苏干部赖茂基将1930年闽西特委翻印的毛泽东《调查工作》小册子,用油纸包好后藏在房屋墙洞里,解放后献给了中央档案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银印是省苏干部王克成藏在长汀四都大山中,解放后献给了福建省博物馆。1955年,中央办公厅发出征集革命文物的布告,江西、福建老区人民捐献出数十万件革命文物,其中大部分调拨到北京,分别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一部分留在了地方博物馆。如今,福建省博物院藏有革命文物 10 万多件,古田会议纪念馆藏有革命文物1万多件,江西省博物馆藏有革命文物1.5万件,瑞金中央苏区革命博物馆藏有革命文物1 万多件。⒃
这些革命文物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文告、报刊、书信、袖章、武器、旗帜、军装、印章、货币、票证等,多方面反映了创建中央苏区和反“围剿”战争的光辉历史。如毛泽东的《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著作,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红四军司令部布告》(1929年1月)、《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1930年)、《红军军事概要》(1930年)、《红军优待条例》(1931年)、《红军步兵教程》(1932年)和创刊于1932年的《革命与战争》等文献,记录了红军成长、壮大的历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政策》、《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查田运动指南》、《苏维埃教育法规》、苏区纸币、革命战争公债券等,是反映苏区经济、文化建设的珍贵文物;中革军委授予红军有功将士的红星奖章和毛泽东题匾“模范兴国”等,更是苏区光荣历史的见证。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区政府就十分重视利用革命文物进行宣传教育,1930年8月中共闽西特委提出设立革命纪念馆,1933年在红都瑞金筹建中央革命博物馆和红军模型室,展出革命烈士遗物、战利品和苏区文物,对广大苏区军民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今天,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党史研究和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我们要从文化的角度对其加以研究、考察,挖掘其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和精神实质。在发展红色旅游中要整合资源,保护、利用好反“围剿”战争历史文化遗产,打造红色旅游的文化品牌,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光添彩。
建宁县在发展红色旅游中大打文化牌,花巨资建设融革命旧址、历史陈列、艺术群雕“三位一体”的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主题园,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承担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史迹陈列的主创任务。在总体设计中我们着眼于打造红色旅游的文化品牌,陈列总标题定名为《战地黄花-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史迹陈列》,七部分标题分别是:1.闽山赣水红一角、2.前头捉了张辉瓒、3.横扫千军如卷席、4.千里回师歼顽敌、5.四破铁围奇中奇、6.残阳如血染征程、7.苏区精神永传扬,这种“史诗式”的命题,跳出了以往“史书式” 的 陈列框框。内容上抓住反“围剿”战争的重大战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文物旧址等,体现地方特色和军事特点,追求陈列的历史感、艺术感和现代感。在第七部分“苏区精神永传扬”中,设计了 指点江山铸丰碑、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苏区人民对反“围剿”的贡献、伟大的苏区精神、红旗高扬 海西崛起 等版块,整个展览讴歌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军将领的丰功伟绩,讴歌了苏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揭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从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继承和发扬伟大的苏区精神,创造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
(作者为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
注 释:
⑴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88页;
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第87页;
⑶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第384页;
⑷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第51页;
⑸ 《朱德选集》第3页;
⑹ 《朱德选集》第5页;
⑺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第316、320页;
⑻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第61页;
⑼ 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第1103页;
⑽ 傅如通、符维健《红色闽西》第8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⑾ 《江西人民革命史资料》(内部本)1962年版,第91页;
⑿ 《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并红军总前委的指示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第6页;
⒀ ⒂ 毛泽东在二苏大会上的报告,1934年1月27日;
⒁《红色中华》1934年9月11日;
⒃《中国博物馆志》,华厦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