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陕甘宁红色旅游区>>延安精神>>正文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沪浙红色旅游区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让延安精神在青年中燃烧绽放
2009-10-29 15:46:57
来源:中青网
作者:潘欧文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近日来,“延安精神永放光茫”大型展览反响强烈。展览现场一幅幅反映当年峥嵘岁月发黄的旧照片,一件件当年革命者使用过的简陋器具,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充满着昂扬斗志和革命激情的火热年代。参观者中,既有曾经亲历历史的延安老战士,也有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的青少年。老年人睹物思情,因为昔日重现而感动,青年人则在对当年艰苦条件下革命先烈的追慕和敬仰中完成了自己灵魂的涤荡与精神的洗礼。

  其实,延安精神展给今天的年轻人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非偶然,因为延安精神的孕育与形成就与中华热血青年的爱国壮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60多年前,就在抗日战争进入到最为艰苦卓绝的阶段,延安,作为党中央所在地,作为民族解放的希望之源,成为全国有志青年心中的圣地。那里吃小米,住窑洞,穿粗布衣服,尽管物质生活极为困窘,但依然有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舍弃舒适的生活条件,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投奔延安。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到延安采访,写出了震动整个西方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他把延安精神称为伟大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兆”、“胜利之本”。正是这种“东方魔力”改变了西方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也感动了国统区甚至敌战区的青年,激励着他们到延安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就是其中的一位。1947年,出身于官宦富裕家庭的王光美从辅仁大学研究生部毕业后,放弃了去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原子物理学博士的大好前程,毅然奔赴延安,投身于革命事业,延安及延安精神在当时青年人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应该说,延安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基础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在当时的有志青年中产生了极强的向心力和感召力。而对于新世纪的青年一代来说,他们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学习状况和现实挑战都与延安时期截然不同,尽管如此,延安精神那种穿越时空的恢宏力量依然能够在当代青年的身上清晰地感受到。延安精神并没有在时过境迁之后失去意义,反而在新时期勃发出更为旺盛的生命力。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延安精神在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容之后,在当代青年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与当年革命青年投奔延安相比,今天也有很多年轻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共青团等青年组织的引导下,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甘当一名普通志愿者,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边远贫困地区。他们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旨趣以及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正是延安精神在当代青年身上的集中体现。“人总会被氧化,生锈是一种氧化,燃烧也是一种氧化。如果是我,那么我选择燃烧!”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褚如辉如是说。这一掷地有声的青春誓言说明,作为我党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的延安精神并没有在当代青年中失传。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庸俗的物欲面前,青年群体中的一部分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矮化”现象。他们耽于逸乐,崇尚奢靡,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在光怪陆离的诱惑面前,陷入了思想的旋涡并迷失了方向。他们没有前人的理想追求,没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甚至被人称为所谓“贫血”“缺钙”的一代。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延安精神”永不老
·下一篇:弘扬延安精神 永葆政治本色
·姚彩云、王满庄:梁家河寻找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组图)
·特稿:梁家河寻找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组图)
·孙媛媛、许俊婉:洛阳师院师生共赴延安 探索延安精神光芒永驻(图)
·特稿:洛阳师院师生共赴延安 探索延安精神光芒永驻(图)
·孙媛媛、许俊婉:访旧址缅怀革命先烈 青春行传承延安精神(组图)
·特稿:访旧址缅怀革命先烈 青春行传承延安精神(组图)
·刘晓静、窦全兵、许俊婉:当延安精神邂逅传统文化(组图)
·特稿:当延安精神邂逅传统文化(组图)
·特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纪念廖鲁言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组图)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纪念廖鲁言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