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吴起县胜利山脚下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 本报特派记者 陈元才 摄
10月的陕北高原,正值秋高气爽,吴起县城吴起镇内布满窑洞的黄土高坡上,经过多年绿化,已是满目苍翠。
81年前的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跋山涉水,行程两万五千里,到达了陕北苏区的大门——吴起镇。
吴起会师,宣告着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在吴起,中央也提出了党的新任务: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
中央红军胜利抵达吴起
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就坐落在吴起县胜利山脚下。81年前,在这座山下,中央红军进行了著名的“切尾巴”战役,一举将紧追至此处的敌人消灭。
通往纪念馆的道路设计颇具特色,代表着两万五千里长征路的250个阶梯,从广场入口一直延伸到顶部纪念碑脚下,与阶梯平行的,是一条由大理石制成的红军长征时间轴。每一格刻度都代表着红军长征阶段性的时间点,最终定格在“1935年10月19日,吴起。”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或站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或注视着时间轴凝神深思,细数着红军长征一路走来的艰难历程。
顺着250个阶梯往上走,阶梯的最顶端,便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一座25米高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矗立在纪念园广场的中央。
纪念碑上半部分鎏金铸铜的人物雕塑,两位红军战士紧握红旗、高举步枪、目视远方,寓意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碑体下部用毛体书法镌刻着“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底部一圈由11块浮雕组成,展现着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11个省。
见到“苏维埃”牌子欢呼雀跃
1935年9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占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在哈达铺,党中央从国民党报纸上获知陕北有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决定将中央红军的目的地落在陕北。
在吴起中央红军胜利纪念馆中,一排窑洞模型展现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前一天的情景:
193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到达吴起镇的前一天,来到了吴起县的张湾子村,大部队因长途跋涉及战斗,疲劳到了极点,毛泽东命令大部队原地休整。
在张湾子村,毛泽东住在村民张廷杰家中,张廷杰为毛泽东做了香喷喷的羊肉臊子剁荞面,毛泽东吃完面后感慨:“一年喽,长征路上还没吃过这么香的饭,吴起是个好地方呦。”
当晚,政治局会议在这座窑洞里召开,讨论了中央红军入陕作战的问题。
10月19日天还未亮,宿营在这里的红军开始沿头道川向吴起镇挺进。当天下午4时,一纵队进驻吴起。中央机关和一纵队指挥部就设在距离胜利山不远的新窑院,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吴起县革命纪念馆所在地。
在吴起镇,当中央红军在这里见到苏维埃政府的牌子,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顿时欢呼雀跃。
在新窑院,党中央连续召开了几个重要会议,10月22日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主席做了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会议回顾了长征的历程,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提出了党的新任务是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
周士第保卫军委机关安全
就在红军即将到达吴起时,后面还跟着一个“尾巴”:宁夏马鸿逵、马鸿宾率领的骑兵在红军后面穷追不舍。
这是敌人害怕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想把中央红军吸引到吴起镇以南地区,妄图“聚而歼之”。就在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的前一天,马鸿逵率领的骑兵从红军侧翼追上了红军。
情况紧急,琼籍将领周士第指挥的上干队坚决予以阻击,敌人的骑兵几次冲击到了距离红军只有几十米的地方,均被周士第指挥的上干队击溃,保卫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的安全。
但对于这个甩不掉的“尾巴”,到达吴起后的第二天,毛泽东非常自信而坚定地说:“切掉这个尾巴,不要把它带进根据地,作为送给陕北人民的一个见面礼。”
10月21日凌晨四时,毛泽东登上胜利山,召开战前动员大会。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消灭国民党军一个团,击溃三个团,缴获一大批物资装备,敌人狼狈逃窜。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仗。
从踏上吴起这片黄土地直至离开,红军在吴起仅仅驻扎了13天,但这13天开启了日后在延安13年的光辉历程。
|